胆囊偏小胆囊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如何调理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中医卢医生。今天和大家讲讲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的中医药调理话题。息肉是身体内环境不良,导致黏膜损伤、病自内生的淡红色赘生肉瘤。息肉所生脏腑不同,名称各异,常见有胆囊息肉、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结肠息肉等内科消化道疾病。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上的局限性突起,可见囊壁呈团块样凸起的一类病变。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给大家讲解,胆囊息肉的中医治疗思路。我曾接诊过一位胆囊息肉患者,男性,34岁。他是右侧肋胁有胀满不适感,持续了大半年时间,后来因为生气、烦闷,加重了病情。医院看病,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并查出胆囊息肉,0.4cm大小。初诊的时候,患者自述平时脾气比较急躁,爱生气,口干口苦,脘腹胀满,白天不想吃饭,晚上睡眠不好,大便粘腻不爽粘马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我就告诉他,这个胆的毛病是生气得的。因为长期的负面情绪,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导致气阻血络,产生了胁胁痛的症状。气机不畅、痰浊中阻,胆腑失于通降,胆汁疏泄不畅,日久壅滞脉络,胆汁、痰浊瘀积胆腑,则成息肉。肝气郁久化火,熏蒸胆腑,上泛于口则口干口苦。

中医辨证,患者是肝郁气滞之证,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利胆为主。用药上,用柴胡辛行苦泻,调达肝气,系疏肝要药;郁金、虎杖辛散苦泻,行气活血,清肝胆湿热;枳实、厚朴、青皮、川楝子宽中理气,疏肝解郁,利胆通腑;莪术破气消瘀;金钱草清利肝胆湿热,引邪外出;乌梅酸敛养阴;白芍健脾柔肝,防辛苦之品耗伤肝阴。全方疏肝兼顾补阴,理气兼顾利胆。患者用药1周,右侧肋胁胀满不舒服的感觉好转,大便恢复正常。后续用药,去川楝子、厚朴、青皮,以防过用理气之品耗伤肝阴;加茯苓、白术,健脾化湿,顾护脾胃。患者用药2个月时间,去医院复查,胆囊壁厚2mm,光滑,囊内未见异常回声。胆囊息肉消失不见了。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和情志不畅、饮食不节或不规律、肝胆宿疾、劳逸失常等有关。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胆腑失于通降,中清之腑浊而不清,胆汁疏泄不畅,郁积胆腑,日久壅滞脉络,胆汁、痰浊瘀积胆腑而发本病。胆囊息肉病虽在胆,而治则在肝,疏肝利胆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治则,贯彻治疗始终。对于胆囊息肉患者,饮食方面食物要清淡,忌烟酒及含酒精饮料,忌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食物,按时吃早餐,不可空腹时间太长,多摄取高纤维素食物,适量运动,防止便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