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http://m.39.net/news/a_6991925.html肝吸虫抗体检查为阳性,然而三次大便常规检查都没查见虫卵。眼见李叔的嗜酸性粒细胞越来越高,还出现了发热症状,情况危急,该如何处理?前几天,患者李叔因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来我院就诊,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经询问,管床医生王医师得知,李叔平时有吃生腌鱼虾的习惯。经过综合考虑,王医生为李叔完善了大便常规和肝吸虫抗体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抗体阳性,可是三次大便常规都未查见虫卵。抗体阳性并不能排除既往感染,没查见虫卵即无法确诊为肝吸虫病。“需要确诊肝吸虫感染我们才能用药。现在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越来越高,还出现了发热,想听听您的建议。”为此,王医生前来咨询我院临床检验科郑丽主管技师。了解了李叔的情况后,郑丽建议王医生送检胆汁。郑丽指出,粪便是检测虫卵最常规的标本,在粪便里找肝吸虫虫卵的确是很好的确诊手段。不过,考虑到排卵量少、排卵时间不定、虫卵个体小等原因,粪便中的检出率通常很低。肝吸虫虫体主要寄生在胆道中,胆汁里的虫卵数量更多,更容易获得准确的结果。要明确李叔是否是肝吸虫感染,送检胆汁可以大大提高肝吸虫卵的检出率。“另外,肝吸虫卵还有个‘远房亲戚’——灵芝孢子”,我院临床检验科副主任杨孜欢补充道。为增强免疫力,不少患者会服用含有灵芝成分的保健品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未破壁的灵芝孢子不易吸收,常常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灵芝孢子和肝吸虫卵的形态、结构极其相似,单个出现通常难以鉴别。好在肝吸虫卵的卵盖、肩峰、疣状突起和毛蚴内容物都是肝吸虫卵的特殊结构,仔细辨别依旧可以顺利区分出来。第二天清晨6点多,检验科收到了李叔的两管胆汁样本。忙完手头的急诊标本,刚值完夜班的同事赶紧将胆汁离心取沉渣镜检。显微镜下,卵盖、小疣、肩峰清晰可见,就是肝吸虫!“王医生,今天一早送检的胆汁确实检出了肝吸虫卵。”“太感谢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确下一步的治疗用药了。”电话里都能感受到王医生松了一口气。什么是肝吸虫?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通常寄生在带有活囊的淡水鱼虾体内。肝吸虫卵大小为(27-35)μm×(12-20)μm,是人体常见寄生蠕虫虫卵中最小的一种。杨孜欢表示,若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含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则可感染人体,肝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道内,造成肝脏损害,引起肝吸虫病。肝吸虫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1血液检查肝吸虫病患者可能伴有血液白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寄生虫学检查A.粪便检查①直接涂片法:操作简便,不过,对于轻症感染者而言,粪中虫卵数量少,不易检出,还需要与灵芝孢子相鉴别;②沉淀集卵法;③氢氧化钠消化法,可兼作虫卵计数检查法。B.胆汁或十二指肠液检查用十二指肠引流术取出十二指肠液,尤其是胆汁,虫卵检出率大为提高。3免疫学检查①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②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原;③皮肤试验。4影像学检查①B超肝吸虫病患者行B超检查时,可见肝内光点粗密欠均,有小斑片或团块状回声,弥漫性中、小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管壁粗糙、增厚、回声增强;②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周围均匀扩张,肝外胆管无明显扩张。快问快答:如何预防肝吸虫病?问酱油、芥末等调味料能杀死肝吸虫吗?不能。肝吸虫的囊蚴对调味品的抵抗力比较强,调味品短时间内无法起到杀虫功效。问喝白酒可以杀虫吗?喝白酒不但杀不死肝吸虫,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问那要如何预防肝吸虫感染呢?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生食或半生食的鱼虾;食用生腌需要从正规渠道购买,确保符合国家标准;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生熟菜刀、砧板注意分开或者清洗、消*后使用;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或猫、狗、猪等粪便施肥或喂养鱼虾;多了解疾病防控知识,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意识到身体状况出现异常时,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问生腌海鱼比生腌淡水鱼安全吗?不安全。淡水鱼里的肝吸虫、海鱼里的异尖线虫都是常见的寄生虫,无论是海鲜还是河鲜,彻底熟食才能安全无忧。本文指导专家临床检验科杨孜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医院临床检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分子医学教研室主任专业介绍:?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年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主要参与人;第一或通讯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担任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奖项主要完成人。学术任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临床检验科郑丽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相关工作,擅长血液形态学检验及出凝血相关检验,并承担中山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诊断学》的相关教学任务。责任编辑:唐小雨初审:戴希安审核:简文杨、乐虞莹审定发布:李汉荣内容来源:中山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