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双英”对话 既有辩论 也有讨论
联合报1日刊载社论称,“双英会”以“辩论”或“讨论”的方式为宜,出现歧见。我们认为:若能以“*策对话”为目标,即可既有辩论,又有讨论。昨日评论文章指出,所谓“辩论”,似是指“总统”*见辩论会那种方式,申论六分钟、答复四五个问题各三分钟、结论六分钟;此种方式,形式束缚较大,因此较能制造针锋相对的戏剧性效果,但其缺憾则是常以“战术”表现为能事,对“战略”的探讨则不易深入。这种方式,其实是“*治擂台”,适用于竞选场合的捉对角力;但未必是此次双英会的最佳形式。不宜用“打擂台”的心态来看“双英会”。无论就两岸经济协议(ECFA)这个议题而论,或以马英九及蔡英文两人的人格特质而言,民众皆有权利期待二人进行一场有别于“辩论擂台”的“*策对话”。先谈双英的人格特质。马英九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蔡英文是伦敦*经学院法学博士,二人皆有教授资格,从*后仍有“马教授”与“蔡教授”的称号;以二人的资质,去复制一场“辩论擂台”应非难事,却是完全糟蹋了二人可能进行深入对话的才具。若采“*策对话”的方式进行,二人可较不受“辩论擂台”的形式束缚,双方皆可卸下“三分钟内撂倒你”的战术压力,始有可能出现理性辩析的宽阔空间。再者,ECFA这个议题,也不宜采用“辩论擂台”的形式。ECFA是一个既深又广的*策议题。其中一大主题是:为何要签订ECFA?牵涉到“宪法”战略的问题(要“维持现状”、“一中各表”,或“ 建国”、“正名制宪”);又涉及全球化经济战略的问题(如何因应东协加N及台湾经济可能边缘化)。另一大主题是:如何签订ECFA?包括防卫机制、早收清单、中小企业及农业的保护、“终止条款”、禁止陆劳来台等。也就是说,“双英会”仅就“是否签订ECFA”或“如何签订ECFA”二大主题,即须详加析论。若是根本“反对签”ECFA,即不必谈“如何签”,那么“辩论”也没有用;反之,若是要谈“如何签”,则“辩论”亦无须排斥“讨论”。其实,台湾*治的死结,就是“朝野”蓝绿没有开诚布公的“对话”,而只有相互辱骂,甚至相互诅咒。然而,台湾理当进行“朝野对话”的*治议题,又何止ECFA而已?但是,“朝野”两方却始终以“冲突”为操作手法,有些*客更以撕裂为能事;可悲的是,因为“朝野”两*拒绝“对话”,进而使民众受到蓝绿分别挟持,非但不能“对话”,甚至亦不知应当“对话”。如前所述,以马蔡二人的人格特质,大可不必复制等而下之的“*治擂台”,其实可以开创一场“*策对话”的典范。再以ECFA这个议题的广深而言,可谓覆盖了自“宪法”战略至基层民生的所有层面,“双英”若能藉此把方方面面谈清楚,即不啻是台湾一次刨根挖底、伐毛洗髓的深思猛省,其有益台湾、有益民众不言可喻。有人问:马英九为何反对辩论?有人问:蔡英文为何反对讨论?其实,将“辩论”与“讨论”视为相互排斥的概念,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因为,“对话”就能同时包括“讨论”与“辩论”。何况,对于ECFA这个议题,民众追求的绝对不是一场“辩论擂台”的戏剧性效果,而是藉此对“台湾何去何从”进行一场真诚、理性、务实的“*策对话”。若能安排出一个关照全局的对话题纲,期待“双英”为民众进行一次一天两场或两天四场的“*策巅峰对话”,亦非异想天开。马蔡二人的人格特质有“对话”的条件,ECFA又是一个适合“对话”的题材;“双英”其实不必演出一场“斗鸡式”的辩论,期待他们为民众推出一场有既有辩论、也有讨论的“*策对话”,难道竟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