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式控癌实例分享命垂一线的他们如何起
TUhjnbcbe - 2024/4/25 16:20:00
白癜风怎么治疗呢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8/u7okk3q.html

生命是一场旖旎多姿的单程旅行。其魅力正在于它的单程,在于它的有去无回。只有经历过与死神搏斗的人,才能体会到生命凯旋的真正含义。

近日,徐克成生命健康直播室,暨南医院医疗一科主任、留美心胸外科学博士后钱伟为大家讲述了两个癌症晚期得不能再晚期的的病人“起死回生”的故事,他们并没有被治愈,但他们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开心有质量。

01

坚守、智慧、创新;濒死病人创造生命奇迹

潘阿姨幸福的晚年生活在确诊癌症的那一刻彷佛嘎然而止。在这以前,她是周围人都羡慕的老人。

潘阿姨,73岁,福建泉州人,早年务农,后为维持生计赴香港做纺织女工,干着最底层最辛苦的活儿。

苦尽甘来,在她的细心养育下,五个儿子非常有出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头脑灵活自主营商,生意做得红火,最小的儿子更是高材生,毕业后在香港一家大公司工作。

更可贵的是,五个儿子都极为孝顺。这个说:“妈妈,家里煲好汤了,赶紧来!”那个喊:“妈妈,备了好菜,明天来我家吃!”儿子们总是争着抢着让潘阿姨到自己家住。每个人都把母亲当作宝一样细心呵护照顾。

年7月,潘阿姨开始觉得腹部胀痛不适,医院对症处理,效果不佳。年2月行PET/CT提示胆囊癌可能性大,仅予以中药治疗。

年11医院治疗,穿刺活检确诊为胆囊中分化腺癌ⅢA期,肝脏、肝门部及胰头周围转移。后行纳米刀消融术,口服替吉奥治疗,效果不佳,还出现反复贫血,多次返院治疗。

潘阿姨每次住院,黄家兄弟都有一或两人贴身陪护,其他各人只要一有空就直奔广州探望。黄家兄弟的孝顺和坚持让钱伟主任和主管的潘忠保医生深受感动。

年9月21日这一天,潘阿姨第六次入院。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整个人极度衰弱,第二天就病危住进ICU。

晚期胆囊腺癌,肝门部、胰头多发淋巴转移,重度贫血(37g/L),心衰,2型糖尿病(需每天注射胰岛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肿瘤压迫十二指肠梗阻无法进食插管……以上每一条,稍有处理不慎,都有可能让她迅速死亡。

在钱伟主任带领下,医护人员仍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地对潘阿姨进行静脉营养、输血、强心、抗感染等全身支持治疗。

与此同时,不愿放弃的五兄弟也在四处奔波寻找方法,试图“化腐朽为神奇”,挽留住他们最爱的母亲。

年10月初,最小的儿子得知徐克成教授用氢气控癌,自主弄来一部氢氧雾化设备。在潘阿姨知情的情况下,让她每天吸氢氧气。从一开始的每天2小时,到4小时、8小时……

渐渐的,潘阿姨的精神一天一天好起来,住院第51天终于拔去胃管,她能吃饭了!能走路了!五兄弟太高兴了!

为了多寻一个希望,五兄弟又决定给潘阿姨盲试抗PD-1药物,仅仅打了一针就出现严重的副反应,乏力、腹泻、皮肤瘙痒、低血钾,他们不得不放弃使用。

坚持吸氢,这个看似无可奈何、孤注一掷的决定,竟然给潘女士带来了生的希望!1月8日,血检结果显示,红细胞、血色素、白蛋白等逐步升高,恢复正常。更重要的是,三项癌症指标物全面恢复正常!

坚守、智慧、创新……竟然在这位坚强的老人身上,出现了“颠覆”性奇迹!

年1月17日,得知老太太康复的消息,徐克成教授兴奋地跑到病房探望潘阿姨。。徐教授无法相信,几个月之前,病区几次发出“病危通知”濒临死亡的福建老太太,如今面色红润、精神爽朗,中气十足。“能吃,能走路,每天必到咖啡厅!”见到徐院长,潘阿姨停止吸氢,马上下床,跟着徐教授和钱伟主任一起走到咖啡厅。

出院回家后的潘阿姨坚持吸氢,能吃能喝,生活自理,行动自如。她还曾出国探亲,四处游玩。几个月时间下来,潘阿姨长胖了30斤,血糖也恢复正常,不再需要打胰岛素,她喜出望外。

年12月26日,潘阿姨到广州复查。徐克成教授专门请她和小儿子吃饭。席间,钱伟主任还告诉大家,检查结果显示,潘女士的病情控制良好,肿瘤范围进一步缩小。大家纷纷举杯,庆贺潘阿姨喜获新生。

今年6月,潘阿姨感到腹有点疼痛,肿瘤指标有所升高,进一步检查发现淋巴结局部复发。在采取了包括对症支持、节拍化疗等一系列“温和”措施后,肿瘤指标下降,肿瘤缩小。

与癌共存的潘阿姨现在生活如常,潇洒依旧。

02

3年住院19次;坎坷抗癌路上稳步前进

年3月31日,徐克成在自己的老家江苏南通第一次见到了施先生,一个患肾癌伴多处转移的纺织商人。

这天,施先生来到徐克成临时休息的南通文峰饭店,比预约时间晚了近一小时。他的太太和女儿连连道歉,说施先生全身疼痛不已,在医院输了液,用止痛剂止痛,因而耽误了时间。施先生54岁,消瘦,贫血面容,坐在沙发里,不断变换体位,他说“全身疼痛”,“吃止痛片仅能维持两个小时”。徐克成看了他带来的病历和影像资料——

●年1月,PET/CT检查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肿块5×4厘米。1月19日在上海接受“腹腔镜下左肾癌根治术”,组织学显示:透明细胞癌II级。术后接受“干细胞免疫治疗”、白介素-2及干扰素治疗;

●年4月CT发现右侧肺多发性转移;

●年6月赴美国,接受舒尼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两月余。转移未能减少;

●年1月初发现膀胱、左侧肋骨、肺门淋巴结转移,右肺部转移瘤较前增大;

●年1月6日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

●年3月在香港接受PD-1单抗静脉注射,先后共3次;

徐克成为他做了简单体检:面色苍白;右侧咽部扁桃腺处见瘤块,表面不平、出血,已做活检,显示腺癌;下肢水肿。病历上记载:血色素7-8克,每3-5天输一次血。施先生说:“医院输了血,否则就坐不住了。”

家属悄悄告知:“我们已有思想准备,仅要求临终关怀。”

徐克成与治疗一科主任钱伟制定治疗方针:立足“改造”,不予“严苛”治疗。除了止痛、营养,主要给予自主设计的“联合免疫疗法“,包括口服和注射多种免疫调节剂;重用黄芪等一组“补气扶正”中药。已有实验证明,这类中药组合能减低“癌性”,抑制癌干细胞,“改造”微环境。

两周后,施先生的下肢“有些松动”,疼痛减轻,水肿消退;咽部转移瘤开始缩小;体重增加2公斤。4周后,其咽部肿瘤消失几乎看不见(下图),全身疼痛减轻九成,左胸壁转移瘤缩小。CT显示,肝、肺的转移也“稳定”下来……“改造”取得初步成效。

年5月5日,对施先生的肿瘤采取了“消灭”措施:在CT/超声引导下,给他的肝等器官的转移灶做了不可逆性电穿孔(即纳米刀)消融。所有转移瘤均在“全面缩小”,施先生能吃饭、能走路,疼痛也消失了。

徐克成与施先生在江苏南通相聚

那年中秋,徐克成中秋回南通家乡时,施先生特地为徐克成准备了佳肴美酒。此时的他体重已经长了20斤,每天能走一万步。

年1月,施先生开始出现偶尔出现左下肢无力,偶有头晕。复查发现肺、胸膜、前肋骨转移瘤有所增大,新增左侧额叶转移瘤并瘤周水肿。行颅脑转移瘤伽马刀治疗和双侧胸部及右下肺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后口服替莫唑胺化疗药及内分泌药物依维莫司及脑部姑息性放疗。

年6月开始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单抗免疫治疗。9月10日行右肺、左侧前胸壁、右肾中部肿瘤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同时开始口服阿昔替尼分子靶向药物,继续静脉滴注帕博利珠单抗至今。

年6月复查病情稳定。

曾经被判定活不过三个月,打算立遗嘱的施先生,至今已经活过了三年。这三年来,他共住院19次,从未接受大动干戈的严酷治疗,仅仅靠一系列“温和”手段控制癌症,与癌共存。这几年,他享美食,宴亲朋,走列国,尽情享受了生活。

以上是两位晚期再晚期的癌症病人,也被称为“临终病人”,他们没有被治愈,但长期稳定,活了下来,而且活着开心有质量。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即癌症治疗的目的是什么。当前的肿瘤治疗圈子中,盛行的一套“癌文化”或者说游戏规则是:即便临床医生对“指南”或者论文上写的不一定认可,但在实际治疗中,他们往往还是选择按“本子办事”,他们更关心治疗的合法性,关心有无文献依据,以及肿瘤是否缩小。为此,使用最大耐受量的“焦土疗法”司空见惯。至于那些受了“二茬罪”的患者的生命最终延长了多少?他们活得是否快乐有质量?临床医生常常会欠缺这方面的思考。

治疗肿瘤,必须斩尽杀绝,杀光最后一个癌细胞,这是长期以来传统肿瘤治疗的惯性思维。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晚期患者的复发和转移非但没有解决,甚至在接受了“残酷”治疗后病情加速发展,很快走向死亡。

癌症是在污染、辐射、吸烟、情绪、饮食、肥胖等因素下,内外作用的结果。所谓适者生存,为了避免“淘汰出局”,正常细胞变成了永生的癌细胞。但癌细胞不是铁板一块,有的天生对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敏感,有的不敏感。它们处于平衡、制约状态。“消灭”治疗杀灭了敏感的癌细胞,平衡被打破,幸存下来的癌细胞往往变得更加“凶猛”。

近百年癌症治疗最大的成就,就是局部“消灭”瘤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等,都是“消灭”手段。但“消灭”策略是双刃剑,存在以下问题:1.几乎所有的“消灭”手段均可促进残癌转移和发展。2.“消灭”治疗使原先“不敏感”癌细胞获得“选择”,可逆势生长,加快癌症进展。3.消灭”治疗可促使癌细胞的基因再突变,这种癌细胞不仅对原先的治疗发生耐药,而且“恶性”程度更高,发展更凶猛。4.化疗和放疗“敌我不分”,同时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监护,促进癌细胞生长。

为此,中国著名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提出了“中国式控癌”。在运用西方先进技术进行“消灭战”的同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融入,强调刚柔并济,注重改造癌细胞、人体微环境,改善整个机体的抗癌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说,癌症治疗不要那么复杂,更不要那么痛苦。大道至简,但愿更多的癌症病人,在治疗的道路上,能走得更远,更快乐!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式控癌实例分享命垂一线的他们如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