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李勇香港义工阿福告诉我们行善的难与易qd2fnua3
TUhjnbcbe - 2020/7/29 10:29:00
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

李勇:香港义工阿福告诉我们行善的难与易


■ 李 勇 在青海玉树地震中为救人捐躯的香港义工*福荣(阿福)的遗体,18日21时许在家人的陪伴下经深圳口岸回到香港。一位普通的港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何谓仁义,何谓奉献,阿福的所为也告诉我们行善的难与易。阿福身后,可谓备极哀荣,千万香港居民为其送行,香港特区行*长官曾荫权称赞*福荣是 “香港的光辉榜样”。特区*府还决定追授*福荣“金英勇”勋章,以彰扬其舍生取义、高尚无私的品质。 然而,这一切并非阿福所追求的,他生前低调做人,低调行善。这位46岁的货车司机人生最后的几年全部奉献给慈善事业。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他跑到灾区去当义工,而且除了做事还是做事,躲避镜头与媒体采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喜欢他们(某些志愿者)那样的炒作,做一点点事,就要四处去讲报告,到处去说。做事情不为别人,简单些好。”阿福不是因为玉树发生了地震,玉树吸引了公众目光,而去做义工,他在地震前几天就来到玉树孤儿学校,为孩子们带去钱物,正好碰上了地震。如果不是地震,这个地处高原、生活环境艰难的地区怎么会受到如此大的关心。 中国传统蒙学教材《菜根谭》有言:“为善而急人知,善处便是恶根。”可像阿福如此践行为善不欲人知的,能有几人?这便是行善之难。 香港,做过英国百余年的殖民地。处在港英管理时期的许多香港人,曾有过“国族”认同的困惑,他们曾和近在咫尺的内地隔膜了那么多年。可是,从阿福身上,可看出中国传统美德对这个港仔影响至深,其实像阿福这样的香港人,还有很多很多。 以辛亥革命为大背景的电影 《十月围城》,也就是在阿福*归香江的时候,囊括了香港金像奖最佳电影等八个奖项。看这部电影时,我在想:百余年前的香港,真有李玉堂这样为革命仗义疏财的商人,李重光这样为了民族未来而慷慨赴死的热血青年,以及阿四这样的义仆么?翻看冯自由《革命逸史》等辛亥革命的史料,会发现当年香港这种关心内地同胞命运的大有人在。事实上,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如果没有香港这个据点和港人的支持,中国的近代史会改写。仅仅用血脉相连来解释尚失之于简单,我以为其中还有人类最朴素的也是最通行的价值观、道德观使然。 用庸俗的成功学来分析,阿福算是混得很失败的,是社会的底层,收入不高,自己有病,一生未娶,不仇恨这个社会就不错了,哪还有心思去行善呀?而阿福这样的草根阶层,照样可以行善。或许他们没有富豪和娱乐明星那样有能力一掷千金来捐献善款,但一个人的善行绝非能用金钱多少来衡量的。佛教有一个故事:某民女家境贫寒,一日去拜佛,将身上仅有的一根金钗布施给寺庙,寺庙的方丈亲自出来给其击磬祈福;后来这位民女选进宫禁,成为皇帝的宠妃,为还愿她又回到这个寺庙礼佛,这次出手阔绰,给寺庙布施了上千两金子,而方丈打发徒弟为其击磬祈福。徒弟不解问师傅,师父说前次她来倾其所有供佛,心更虔诚。行善亦是此理。清代咸同年间山东人武训,就是这样一位草根行善者,他用行乞所得的收入,以及自己分家所得的田产变卖,悉数捐出用来兴办义学。武训、阿福之所为,比富豪捐出千百万善款,对这个社会意义更为重大。阿福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行善并不难,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就行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勇香港义工阿福告诉我们行善的难与易qd2fnu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