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不吃早饭爱喝奶茶暴饮暴食,小心胆
TUhjnbcbe - 2024/7/13 16:05:00

70岁的王女士因右上腹痛就诊于消化内科,腹部超声提示胆囊结石,肿瘤指标CA19-9,高达U/ml(正常范围:0-39U/ml),进一步腹部增强CT、磁共振等检查,也没有发现胆囊癌症,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肿瘤指标如此之高,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既然胆囊结石伴有腹痛症状就有摘除胆囊指征,那么也不犹豫了,医生还是建议王女士去外科行胆囊切除,结果显示,王女士的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

试想,要不是及时发现并切除胆囊,胆囊癌在所有肿瘤中恶性程度极高,王女士的生命只能以月计。

胆囊,说起来总感觉既熟悉又很陌生。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但却不像肝脏、胰腺、胃肠那么耳熟能详,在消化系统大家庭中似乎没什么存在感,哪怕有点病症也经常被我们笼统地归为“腹痛”。

最近,不少市民宅家,有很多人贪睡懒觉,不吃早饭,还有很多人暴饮暴食,靠吃减压。

这些都给“胆囊”造成伤害。胆囊疾病越来越高发,需要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那么,胆囊到底有多重要?平常最容易出哪些毛病?我们又该怎么保护它呢?让我们一一细说。

胆囊:最熟悉的陌生人

提到消化,99%的人会首先想到胰腺、胃肠,想到消化酶、胃酸、胃液等。然而,还有一种消化酶不可或缺,特别是对“减脂上瘾”、“谈脂色变”的现代人来说应该更觉的亲切,那就是胆汁。我们消化食物,尤其是消化油脂含量高的食物,都离不开胆汁的辛苦工作。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它不仅能消化脂肪,还能促进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和胃酸,刺激肠道蠕动。

这么重要的胆汁,储存在哪呢?就储存在胆囊中。

胆囊位于腹腔右上方肝脏的胆囊窝里,像个梨形的小袋子,容量大概50ml左右,袋子里就装着胆汁。空腹时,胆囊是胆汁的仓储管理员,从肝脏接收胆汁,不断搅拌、浓缩;进食后,胆囊就会收缩,把胆汁排到消化道中去参与食物的消化,让它到一线去与脂肪战斗。此外,胆囊还能够调节胆道的压力,保护肝脏,预防胆管结石。

作为胆汁的储存室,胆汁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可能殃及胆囊。胆汁的主要成份是胆固醇、胆汁酸、胆色素、电解质等,当这些成份比例异常,超过胆汁的溶解能力时,多余的成分会析出,沉淀在胆囊中,形成结晶、结石等。而这些病变反过来又会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可以导致胆囊炎,甚至胆囊癌。因此,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饮食不规律、过饱过饥等因素,都可能让胆囊压力山大,滋生各种胆囊疾病。

胆囊容易出哪些毛病

胆囊疾病有很多种,比如胆囊结石、胆囊胆固醇结晶、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癌等。

1、胆囊结石、胆囊胆固醇结晶

胆囊结石多见于4F人群——女性(Female)、肥胖(Fat)、年龄40岁左右(Forty)、多次生育(Fertility)。

前面提到,胆汁的成份中有胆固醇、胆汁酸等。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不溶于水。正常情况下,胆固醇靠着胆汁酸和磷脂的帮助,能够完全溶解在胆汁中,不会有胆固醇结晶析出。但是,胆汁酸和磷脂溶解胆固醇的能力有限,如果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超过了这个能力上限,胆汁中部分胆固醇就不能溶解在胆汁中,就会析出胆固醇结晶而发生沉淀。这时候就形成了胆囊胆固醇结晶。析出的胆固醇结晶相互聚结,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胆固醇结石。

这类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不舒服,仅在体检做腹部超声时偶然发现。当然,胆囊结石也可以引起非常严重的临床急症,最常见的就是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痛,持续且较剧烈,放射至右背部,可伴有发热、呕吐。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胆囊化脓、坏死、穿孔。

除了引起急性胆囊炎,还需要警惕的是,如果胆囊结石个头小,能够通过胆囊管掉入胆总管,引起胆总管阻塞,产生非常严重的“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甚至是“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会出现腹痛、黄疸、发热,合并血压下降、神志改变,如是年老体弱的人,则有生命危险;

胆囊结石越大、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胆囊癌。但是不能为了预防胆囊癌就切掉胆囊。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种特殊类型的结石,即胆囊泥沙样结石。这类结石比较隐蔽,超声、甚至磁共振检查,有时候都看不到它们,但是泥沙样结石也可以导致胆囊炎,如果小结石包括泥沙样结石在通过胆总管下端括约肌时也会对胰管开口造成损害,导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可有剧烈腹痛、发热、黄疸、恶心呕吐。这种疾病是急性起病,病情凶险,可能危及生命。

2、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顾名思义,就是胆囊内见到向胆囊腔内突出的息肉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数是在体检查腹部超声时偶然发现。

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和胆囊结石类似,主要是胆汁中成份异常,导致胆固醇结晶析出,逐渐形成息肉。此外,胆囊慢性炎症刺激,胆汁胆囊壁黏膜破坏,形成息肉样增生。胆管不畅,胆汁淤滞,浓缩胆汁的刺激,胰液反流以及来自肠道的细菌、病毒感染,这些都是滋生息肉的因素。

胆囊息肉良性的居多,但也有恶性的,尤其是直径大于等于1cm以上,需要高度警惕,建议胆囊切除排查恶性病变。有时候胆囊息肉虽然小于1cm,但息肉无蒂、基地广,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管炎等,也要考虑胆囊切除术。

小于6mm的息肉建议定期随访,3-6个月做一下腹部超声,看一下息肉有无增大、变化等,如果随访1-2年无明显改变,可以适当延长随访时间。

恶性不能排除的时候,也可以行胆囊超声造影,就是超声检查的同时注射造影剂,动态观察息肉血流情况,更好地判断良恶性。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会把胆固醇结晶错认为是胆囊息肉,因为超声检查很难把二者完全鉴别开来。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肌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与此相比,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

3、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以腺体和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胆囊疾病,为胆囊增生性疾病的一种,以慢性增生为主。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腔缩小,可以出现胆汁淤积、形成结石,并出现感染。

胆囊腺肌症要与胆囊息肉区分,还要注意与胆囊癌、慢性胆囊炎相鉴别。

4、胆囊癌

不用多说,胆囊疾病中最可怕的就是胆囊癌了。它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如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不佳,也可以出现右上腹痛、呕吐、黄疸、体重下降等。肿瘤指标CA可显著升高。

所以胆囊结石大于2厘米,需要尽早切除胆囊,不然结石对胆囊壁持续的刺激产生炎症,加大癌变的几率。

胆囊癌变后可以导致胆囊梗阻、闭塞,可以侵犯周围的肝脏组织、侵犯胆总管。

虽然胆囊癌很可怕,但是定期腹部超声检查,还是可以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诊治。

综上所见,胆囊的多发小结石或是看不见的泥沙样结石危害大,因为他们会引起严重的疾病如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别因为它们个头小,就小看它们;另外如果是大结石或合并胆囊息肉、或息肉超过1公分,劝君尽早了结胆囊,远离“胆囊癌”是非!

保护胆囊,日常切忌暴饮暴食

可见,胆囊作为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虽然不大,却在消化食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切除了胆囊,除了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腹胀、腹泻等,还可以导致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可能增加结肠癌的发生等。因此,保护好胆囊,不能随意切除。

日常生活中,怎么保护呢?最重要的一句话:清淡饮食,少吃油腻食物,不要暴饮暴食。早餐要吃,三餐规律适量。

经常不吃早餐,胆囊里的浓缩胆汁排不出去,就可能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过高,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胆结石。

同样,如果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也容易形成胆固醇结石;喝奶茶、吃甜食过多,会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沉积。

尤其是春节将至,很多人会忍不住大快朵颐、胡吃海喝犒劳自己,真实上演“每逢佳节胖十斤”。增重还是小事,给胆囊造成过大的压力,埋下隐患,就是大事了。

另外,要定期做腹部超声检查,这样有问题能及时发现。已经有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的,万不可掉以轻心,要积极治疗,定期随访!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吃早饭爱喝奶茶暴饮暴食,小心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