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收藏分享几个胆结石排石化石有效方
TUhjnbcbe - 2024/8/5 16:46:00

徐书教授常运用《金匮要略》硝石矾石散加味组成复方,命名为五石散治疗胆结石,经过临床使用疗效满意。

硝石10g,玄明粉10g,明矾15g+海浮石30g,三七10g,滑石30g,大黄6g,郁金30g,鸡内金40g。(编者按:硝石为火硝,此药材较少见,但排石方药常用。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类,而芒硝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钠,硝石味辛苦,微咸,入肾、大肠、三焦三经。可攻坚破积,利尿泻下,大量内服能刺激消化道和肾脏,故肾炎患者慎用。)

用法:先将海浮石、滑石、大黄、郁金、苍术打粉,硝石、玄明粉、明矾、三七另研后入,储瓶备用。用时每次5g。以金钱草30g煎水冲服,饭后服用,日2次。

徐书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胆结石化石排石效方-五石散。

方中大黄、芒硝荡涤肠胃,泻下排石;海浮石体轻上浮,长于清肺化痰,又能软坚散结;滑石清热利湿,通利九窍;三七化瘀止痛;郁金,鸡内金利胆排石,诸药相伍,共奏清热利湿、消石祛瘀之效。

一般在胆结石的治疗中,当胆结石1cm时,汤药与散剂同用,可使大结石裂解变小,以免除患者手术之痛。有一点需注意,肾功能异常者慎用本方。(编者按:因胆总管、胆囊管通常小于1cm,故胆结石1cm时很难直接排出)

胆结石在临床中极为常见。余常运用《金匮要略》硝石矾石散加味组成复方,命名为五石散治疗胆结石,经过临床使用疗效满意。胆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病,对于临床直径小于1cm的结石,可以单纯采用中药排石,但时机很重要,对于结石继发感染,出现胁下急,可用大柴胡汤。

对于虚寒型的结石,可合用当归四逆汤。

结石属有形之物,病在六腑,总的病机为肝胆气滞,湿热内结,胆汁瘀阻,熏蒸为石。硝石矾石散是仲景治疗结石的名方,以石治石,长于化石。

季某,女,48岁。年6月17日初诊。

现病史:胃部疼痛半年余,体检提示:胆结石0.9cm。平素月经量少,口不干不苦,大便正常,畏寒,右胁部时胀痛,舌淡苔白,脉两关弦细弱。

辨证:厥阴虚寒。

治法:温经散寒,利胆排石。

方药:当归四逆汤合五石散加减。

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甘草6g,通草10g,鸡内金30g,平地木15g,郁金10g,大黄5g,附子7g,生姜20g,红枣20g,10剂。

另服五石散,每次5g,日2次。以上方连续服用2个月,B超复查示已无结石。

编者按:陈潮祖教授对于胆结石也有较详细的辩证论治,与徐书教授之五石散效方,一繁一简,可供读者互参。

胆道结石,是指胆液凝结成为砂石阻塞胆囊或肝胆管病变。

利胆排石,是据胆道结石病机所拟的治法。

结石形成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精神抑郁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引起肝胆气郁,湿热阻滞,胆汁发生理化特性改变,就可形成结石。留于胆囊、胆管各部,阻塞经隧,是以常感胀闷不适或时常隐痛;如果多食油腻或感受外邪,即会引起绞痛。

治疗胆道结石,西医多用手术切除胆囊,中医使用药物治疗则不外化石与排石两端。胆囊结石应以化石为主,胆管结石应以排石为主:感受外邪,出现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则应兼配清热降逆药物。根据这一治则,此法常由以下几类药物组合而成。

一是使用火硝、硇砂、硼砂、白矾、金钱草等化石药阻断结石生成,并使已成结石逐渐溶化;

二是使用枳壳、木香、郁金、柴胡、大黄、三棱、莪术等药行气活血,增加胆汁分泌,增强胆囊收缩,促使结石排入肠道;

三是使用茵陈、木通、车前仁等药利胆除湿,通调津液、胆液,勿使壅阻;

四是使用黄芩、栀子、虎杖、金银花等药清解气郁所化之热;

五是使用半夏、生姜等药降逆下气。

如胆道排石汤、利胆排石片、化石利胆散即据此法配伍而成。

前2方立足于排石,所以都用枳壳、木香、茵陈、大黄等药增强胆囊收缩,促进结石下行。

胆道排石汤清热解毒力量更强;利胆排石片排石力量更强。

化石利胆散的结构与其他三方不同,长于化石。

胆道排石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证》)

茵陈30g木香15g枳壳15g大黄15g虎杖30g金钱草30g栀子12g延胡索15g

水煎服。

湿热型胆结石,常用于胆结石并发胆囊炎者,右上腹剧痛,阵发性加剧,口苦,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高热,畏寒,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滑或滑数。

胆道结石按其部位分为胆囊、总胆管、肝管、肝内胆管数种,此方是为胆管结石及胆囊炎而设。形成结石原因,多因饮食不节、胆经气郁,胆液发生病理改变,凝结成石,阻于胆管。如果再感外邪,三焦津气痹郁,内归胆腑,新感引动痼疾,即呈疼痛与高热并见;恶心呕吐是胆气犯胃,胃气上逆;舌苔黄腻、不思饮食是湿浊阻滞之征。

气郁湿滞,液结成石。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法。

治疗胆管结石,应立足于排石。为使结石下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增强胆管运动,促使结石下行;

2、增加胆汁分泌,推动结石下行;

3、使胆道口之括约肌舒张,以利结石排出;

4、使用化石药物,阻断结石形成。

此方结构侧重增强胆囊及胆管运动而未计其他。

所用虎杖、大黄、栀子、茵陈都有较强清热解毒作用。茵陈擅渗肝胆之湿,引导湿从三焦下出于前阴;大黄擅长利胆通腑,引导热从肠道下出于后窍,二药同用,不仅分消湿热,利胆作用也较显著,这一组药主要在于清利湿热,治疗新感。枳壳、木香擅长疏理气机,与大黄同用,可以增强胆管蠕动,促使结石下行。再配金钱草溶化结石,阻断结石再生:延胡索止痛,减轻绞痛。诸药共用,能呈清热利湿,利胆排石功效。

原方金钱草与茵陈只用其中任何一味,此方改为两药同用理由有二:茵陈可以增强渗湿作用,多此一味,对湿热型胆囊炎更为贴切;大黄与茵陈同用,有明显利胆作用,加人更为完善。

利胆排石片

(陈潮祖教授验方)

茵陈g木香25g枳实50g大黄g金钱草g黄芩75g郁金75g厚朴(姜制)50g槟榔g芒硝25g

以上10味,木香、大黄、芒硝碎成细粉;其余7味煎煮浓缩为膏状,加入上述细粉,压制成片。用于排石,1次服6~10片,1日2次;用于朋囊炎,1次服4~6片,1日2次。

胆道结石,胆囊炎。

肝居右胁,胆附于肝,互为表里。肝脏分泌的胆汁由肝管输贮于胆,再经胆管注入肠道,参与消化。若外感风寒,卫气宜发受阻,津液敷布失常,从三焦内传胆腑,气血津运行不利,即呈寒热往来,胁痛口苦,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证状。如果不因外感而是胆经郁热,煎熬胆液,日积月累,凝结成石,阻于胆管,即成胆道结石。此病每因多食油腻即见右胁疼痛,甚至牵引肩臂亦痛。

利胆排石,清胆行气法。

治疗胆道结石或胆经有热,均宜清热利胆。

此方所用枳实、厚朴、木香、槟榔、郁金、大黄等药都能增强胆管蠕动,促进结石下行,达到排石目的。

复用金钱草、芒硝、黄芩、茵陈清泻肝胆,消化结石,使结石逐渐化小,易于排出,并使胆液不再凝结成石,杜绝再生,方名利胆排石可谓名实相符。

若用此方治疗胆经有热,其理稍有不同。邪从三焦内传胆腑,以致气郁化热,血行不利,津凝为湿,胆液受阻,而呈胁下胀痛,使用木香、郁金、机实、厚朴、槟椰行其气,大黄活其血,茵陈利其湿,金钱草、黄芩清泻肝胆,大黄芒硝导热下行,亦与此证病理基本相符。

1,胆道结石、泥沙型结石,投此有效。胆囊结石效果欠佳。

2,用此方治疗胆囊炎,则以胀痛为主的气滞型胆囊炎较为适合。改为汤剂,用量可按比例酌减。若欲疏达气机,可配柴胡;若欲增强活血作用,可加当归、川芎;若欲增强除湿作用,可加半夏、泽泻、前仁;若欲柔肝止痛,可加白芍、大枣。

化石利胆散

王俊义方

[组成]硼砂60g金钱草60g芒硝20g火硝20g白矾20g高良姜20g枳壳20g大黄20g三棱60g莪术60g

[用法]研末,温水送服。每日用量以大便溏为度。

[主治]胆道结石。

[证析]胆结石是常见病种之一。我国胆石病与西方国家不同,其特点是发病年龄较小,总胆管与肝管结石较胆囊结石为多,胆色素结石或混合结石多见。多因饮食不节,精神抑郁,导致胆液发生病理改变,凝结成石,结于胆囊或胆管而成。

[治法]化石利胆法。

[方义]治疗胆道结石古方不多,所见都是新近所制。由于排石较易而化石困难,是以新制之方多从排石着手。这类方用于胆管结石固然可行,用于胆囊结石则未必皆效。

此方立足于化石,构思与众不同。方中火硝又名硝石,《神农本草经》早就记载能治五脏积热,推陈出新;《药性论》又谓此物能够破积散坚,与白矾同用,即《金匮要略》硝石矾石散,是治黄疸方剂。这种黄疸是因结石阻塞胆道,胆液不能下行,溢于肌肤所致。用此破积散坚,溶化结石,胆管不为胆石所阻,黄疸才能消退。

此方以硝石砚石散为基础,配伍擅长软坚散结之硼砂,溶化结石之金钱草,擅破积聚之三棱、莪术,能呈化石功效。复配高良姜、枳壳行气导滞,大黄利胆通腑,成为化石为主,排石为辅配伍形式。

B超检查确属胆道结石,可用此方。此方初步试用有效,尚待继续观察,录入仅供参考。

1
查看完整版本: 收藏分享几个胆结石排石化石有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