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像乙肝这类慢性疾病,病程通常较长,而且病程反反复复。迁延的病情不仅是对患者健康的蚕食,同时更是对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毅力与恒心的考验。
乙肝传染性强,危害严重
乙肝病毒(HBV)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血清中含大量乙肝表面抗原(HB5Ag)实验研究发现,在乙肝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蛋白,乙肝表面抗原颗粒可多达l?0/毫升以上。虽然感染性病毒颗粒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只要4?0/毫升的血量,就足以使人感染。可见乙肝患者的血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2.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强
实验研究还证明,乙肝病毒在外环境下具有很强的抵抗力,通常在37℃下能稳定60分钟;一般的化学消毒剂或加热到60℃4小时内不能将其灭活;只有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消毒10分钟,或加热至65℃10小时,才有可能将其杀灭。而在-20℃储存20天以上,其仍具有抗原性及传染性。
警惕乙肝的大并发症
乙肝是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各系统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表现更为突出。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为病毒的直接损害、侵犯,免疫反应参与,自身抗体形成及肝功能损害引起的全身性表现。并发症病情多数随乙肝病情的波动而改变,又随乙肝痊愈而消失,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血液系统并发症
血液系统并发症主要有血细胞量和质的改变,常见的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另外还有巨幼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寿命缩短和溶血性贫血的表现。
糖尿病
肝炎可引起糖代谢紊乱,故在各种肝炎的任何时期均可发生糖尿病,但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即使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并发糖尿病者。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胰腺本身的HBV感染、HBV免疫复合物损伤、大量摄入高糖饮食及遗传因素有关。
低血糖
在肝组织严重破坏时,即重症肝炎或肝衰竭时,可发生低血糖症,而低血糖昏迷又可加重肝损害、肝性脑病。
皮肤并发症
发生率为0.4%~25%,急性期皮肤出现荨麻疹、红斑疹、斑丘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可出现皮肤瘙痒、脱屑、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皮纹、紫癜、痤疮、硬皮病、面部蝶形红斑、日光过敏、多形性红斑、体毛减少、药物过敏等。
胆囊炎,胆管炎
乙肝并发胆管炎、胆囊炎比较常见,据文献报告,可达0.9%~49.7%。临床表现为低热、右肋部疼痛、胆囊区压痛、莫非征阳性,十二指肠引流液A、B管或(和)C管镜检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阳性可以确诊。如乙肝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发现有上述症状和体征或ALT下降不满意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食管、胃肠病变
急性肝炎时常伴有食管炎,有人认为与食管过敏有关,而胃肠道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认为与肠神经功能紊乱和免疫反应有关,慢性肝炎可并发溃疡性结肠炎。
肝炎患者,牢记3件事千万不要做(健康的也不能做,实在太伤肝)
1、不要喝酒。任何酒,无论白酒,红酒还是啤酒,统统都是一级致癌物,会显着增加肝癌风险。
2、不要吃发霉的食物。尤其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花生、玉米等,发霉后可能含黄曲霉素,这是一级致癌物,和肝癌密切相关。
3、不要乱吃草药。中国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重灾区。不少肝炎患者为了保肝,长期服用各种偏方,包括草药。
但很不幸,纯天然并不一定安全,有些草药其实是慢性伤肝的。如果含有马兜铃酸,甚至能直接导致肝癌。
医生提醒,养肝要从平时做起,烧开水里加点它,灭杀肝毒,养护肝脏
清肝毒,双重修复肝损伤--硒芽五梅
硒芽五梅含硒量丰富,并且结合了传统的中药五味子提取物--木脂素。不仅能够修复肝脏损伤,还能清理毒素,对肝脏进行双重修复。
而单一的补硒很可能稍有不慎导致摄入量超标,导致中毒,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尤其是针对经常熬夜加班或者喝酒等伤肝行为的人,常吃硒芽五梅,坚持一个月,清理肝毒,肝脏会感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