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针灸秘术子午流注纳甲定时开穴原理
TUhjnbcbe - 2024/10/5 17:08:00
中科公益爱心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法。

它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二十三难》都有记载。《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

《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

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医学入门》、《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

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按时辰的地支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每天轮遍十二经脉,是一种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支法。其具体方法是:

①在该经脉经气流注时辰,取该经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②子母补泻取穴法,实证时,在气血流注至病经的时辰,取病经的子穴进行针灸(泻法);虚证时,在气血流过病经的时辰,取病经母穴进行针灸(补法);虚实不著的病证或补泻时辰已过,取病经的本穴或原穴进行针灸。

子午流注纳甲法是根据针灸治疗的目时辰与经脉对应关系图照寅肺、卯大肠的,时天干属性,来选取十二经脉五腧穴和原穴,且以一个时辰为取穴时间单位,10天轮遍六十六穴的按时取穴法,又称子午流注纳干法。

具体方法是:

①取穴原则。阳日(日天干属阳),阳时(日天干属阳)取阳经穴;阴日(日天干属阴),阴时(日天干属阴)取阴经穴。

②合日互用。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丁与壬、戊与癸互为合日,在合日间可以互相应用相应时辰的开穴。为提高自己的针灸水平,我曾数次赴北京学习子午,流注针法。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古典高级针刺手法,行针时,结合人体,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规律,融入运气学说和纳甲纳子法,可提高临床疗效。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感到子午流注针法有其局限性,如针法只能按时开穴,选择气血旺盛的经脉或穴位来针刺,而不能调动整个人体的气血去推动疏通病变部位的经脉。

通过阅读调气、导引、丹道诸书,我认为针法与道家丹功有许多相通之处,只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通过实际的修炼和手法操作,可使针法与练功相得益彰,练功可以提高针刺水平,针法可以打通周天。祖国医学认为任督二脉一为阳脉之海,一为阴脉之海。滑伯仁曰:“任督二脉,一原二歧。一行于身之前,一行于身之后。

一身有任督犹如天地之子午,可以分,可以合。分之以见阴阳之不离,合之以见浑沦无间。一而二,二而一”。可见人身经脉十二,要以任督二脉为总纲。督脉属阳,行人身腰背;任脉属阴,行人身胸腹,各统其两旁阴阳经络营卫而循行也。因此十二经脉依附于任督二脉,《难经》认为十二正经犹如沟渠,奇经犹如河泽,正经之脉隆盛,则溢于奇经。反之亦然,所以只要运用针法打通任督二脉,其它十二经脉也就自然疏通,并有补十二经气血不足之功效。修炼小周天的主要内容为采、封、炼、止。

采即采先天一,使其升华的过程。封即采药后将下行之精气摄归于下丹田内封固。炼即运火候使其升降运转。止即河车运转到一定程度即止,所以只要按照采、封、炼、止4个过程,配以时间、针灸手法,也能完成小周天运行。道家的一切逆向修炼皆在返还之功,任督二脉在经脉中的走向,督脉是由上而下,任脉是由下而上运行,而道家修炼却与之相反,称为河车逆转,因此运用先天一打通任督二脉,浅而言之能补足后天,百病皆无;深而言之先天一最终能点化肉体之后天,使其化为清灵之质,成为纯阳之体。在于肝肾二经相配合。《内经》云:“肝者,罢极之本,魂之所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

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肝属木位居东方,为发生之始,故生血气,又主春之气,阳气之始生也。而肾为元气之根,精神之舍。肝在五行属木,乃肾水之所生,即水生木也,因此取肝肾两经相配,取肝之发生之阳气,辅助肾中先天之一上升,又有补气生血之妙用。再取太阳、少阳之经,取其开、枢之意,辅助督脉宣上导下,调和内外。

再与手法、时间相配合,即能激发先天之,而先天之源于先天之精,借命门之火熏蒸而成,在针灸过程中先排尽全身阴邪之气,然后使两肾发烫,一点元阳贯尾闾,穿夹脊,上泥丸,此时六根震动,再运针导引,使其下降,归入丹田封固,此过程一气呵成。

所谓满任督自开,不假有为,水到渠成,至此任督二脉已通,自然已补足后天,重归先天,百病皆无,精满气足,针毕即能自运周天。现举2个案例,以他们在针灸过程中的内景来与丹经相互印证。

如孙某,男,22岁,未婚。因胃部疼痛邀我诊治。笔者在农历年1月8日亥子之交针治。进针后,针刺部位有电击样痛,气至背部,被针者即背部抖动,不能自主,命门开始温热,后温热不断扩大至会阴,同时四肢末端则有冷气排出,继而两肾发烫,感觉命门与长强连成一穴,一气直上泥丸,而后运针使气下降过重楼至胃部,该处即有明显热感,原病痛逐渐消失,并且热感不断向四处扩散,其气直下丹田,此时全身有虚空的感觉,呼吸深长。进针1小时后,自觉与天地之气合二为一,两目睁开有闪亮感。出针以后感觉身体轻盈,精力旺盛。

又喻某,男,28岁,已婚。因腰部一直酸痛求治。笔者在农历年4月10日亥子之交针治。因肾气不足,寒气侵入,肾部酸疼,进针后觉左肾部疼痛,四肢有冷气排出,此后左腰部酸疼消失,继而发热,15分钟后两侧肾区有发烫感,自觉命门之处,有一气直上大椎穴,停留于该处。笔者运用手法不断激发,使其能直上泥丸。此时被针者体内有浊气排出,同时其气直冲泥丸。

笔者接着运针使气下降,被针者自觉头部之气,一瞬间直冲向涌泉穴,带脉也在瞬间有放射触电感,而后觉得气布于全身。笔者运用针法使全身之气皆归于丹田封固,针毕即能自运周天,使真气周流不息。

“子午”二字,具有时辰、阴阳、和方位等含义。从时辰看,一天24个小时,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就是十二个时辰;从阴阳变化来看,子时为阴盛时,午时为阳盛时;从方位来看,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流注”二字,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它涉及宇宙万物的变化。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条经络对于气血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而每条经络又都有其兴衰的时辰。从古到今已被证明:在每条经最旺的时辰,运用针灸或口服相应的药物和食品,疗效可以高出其他时辰若干倍。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

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叁者的关系如下: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举例说明

病症:头痛、目赤、失眠、脾胃不适、消化不良

问题:工作、应酬繁忙,经常半夜两、叁点才睡

解释:晚上十一时至凌晨叁时行的是胆经及肝经。若该段时间不休息,肝火便会上升,以致头痛充血、感到不适。同时由於肝气上升,影响脾胃,因而感到胃痛。以阴阳五行来解释,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若不适,胃脾亦有问题。

对于纳支纳甲开穴如何定出来的,而且有了纳支开穴,还有纳甲开穴,更有灵龟八法开穴,三种方式怎么调和用?何者为先,何者为后?这些东西历来都没讲清楚。其实他们来自太乙生火地七成之的术数规则,《六微旨大论》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甲子立的是年岁之气,关于。如何“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就是谨候太乙之行,即可见到气的运行,见下图十二支太乙运行图:

上图传承历史悠久,在道门中叫“十二支元辰图”。表明天之火气从天门而入,注入十二地支的时间游遍八宫。太乙游宫可以参见博文《太乙岁差法起乾一宫之术数原理并论…》《子午流注针经》云“夫流注者,为刺法之深源,作针术之大要,是故流者行也;注者住也。盖流者要知经脉之行流也;注者谓十二经脉各至本时,皆有虚实邪正之气,注于所括之穴也。夫得时谓之开,失时谓之合。夫开者针之必除其病,合者刺之难愈其疾,可不明此二者乎?”正《流注针经指微赋》云“知本时之气开,说经络之流注”十二支元辰图即“时”也!

为何内圈从甲子配排?

这是有天人相应的印证的,离开了真相,数理就不存在了。难经六十三难曰:《十变》言,五脏六腑荥合皆以井为始者,何也?然:井者,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诸蚑行喘息,蚏飞蠕动,当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岁数始于春,日数始于甲,故以井为始也。

历来诸家解释都是随文演义泛泛而谈,这里其实是说的就是十二支元辰图。冬至日得甲子,甲乃河图东方木也,主春,故而曰: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而太乙之气从冬至甲子日开始灌入,为始为井也。

为什么不从甲子时开始而从甲戌开始?

太乙行时之周期为60个甲子另87.5刻,此乃五运六气的四六交天时刻数。87.5刻即10.5个时辰也,取整为11个时辰。这是太乙从冬至甲子日甲子时天门进入运行的时候。天门配人体经脉就是三焦和心包络。故而从甲子日甲子时起经11时辰在三焦心包运行,到甲戌时才是太乙气出井,然后开始运行一周天60甲子时,复归于癸酉共计60时辰另87.5刻一循环,即五天又11个时辰接近六天,一个月30天,则行五个循环正好是天干五合五运,此所谓“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五五制会”。

《流注针经指微赋》“甲胆乙肝者,谓五脏五腑,拘之十干,阳干主腑,阴干主脏。故《天元册》又曰∶胆甲肝乙,小肠丙心丁,胃戊脾己,大肠庚肺辛,膀胱壬肾癸,五脏五腑,收血化精合处,便是三焦包络二经元气也,合为十二经遍行也。贾氏各分头首,十日一终,营运十干,皆以五子建元日时为头也“。所以你必须有五子遁的概念。

1)纳甲开穴

冬至甲子日夜半甲子时23点开始运行87.5刻,太乙运行到甲子日晚上20点甲戌时。从太乙运行的这个规律来看,的确是23点就开始换日柱了。这10.5个时辰行三焦心包,此时无穴位可开,时未至也。从87.6刻起甲戌时的下四刻开始,这时候才可以开井荣俞经合之穴。

60甲子的太乙循环排列

冬至甲子日甲子时(此为头)太乙推动气在三焦心包运行87.5刻后,自甲戌出井(此为首),60个甲子时辰后终于癸酉时又自三焦心包开始运行,从甲戌(头)开始运行约11时辰到甲申(首)出井,60个甲子时候终于癸未又复自甲申开头。如此循环往复。

命门所藏者,太乙也。《外经微言》“命门,火也。无形有气,居两肾之间,能生水而亦藏于水也。后天之阴阳藏于各脏腑。先天之阴阳藏于命门。命门水火实藏阴阳,所以为十二经之主也。主者,即十二官之化源也。”“心得命门,而神明应物也;肝得命门,而谋虑也;胆得命门,而决断也;胃得命门,而受纳也;脾得命门,而转输也;肺得命门,而治节也;大肠得命门,而传导也;小肠得命门,而布化也;肾得命门,而作强也;三焦得命门,而决渎也;膀胱得命门,而畜泄也。是十二经为主之官,而命门为十二官之主”“人非火不生,命门属火,先天之火也。十二经得命门之火始能生化,虽十二经来通于命门,亦命门之火原能通之也”“广成子云:窃窈冥冥,其中有神。恍恍惚惚,其中有气。亦指命门也。谁谓前人勿道哉。且命门居于肾,通于任督,更与丹田神室相接。存神于丹田,所以温命门也。守气于神室,所以养命门也。修仙之道无非温养命门耳。命门旺而十二经皆旺,命门衰而十二经皆衰也。命门生而气生,命门绝而气绝矣。”

有人论述十二地支出井规律时,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天干顺行,地支退行,还创造出所谓地甲子概念来解释运气的这种玄妙的运行方式,并错误认为开穴不取癸丑而取癸亥乃是每经每日值11个时辰,10日原本应该时,于是要延后10个时辰开凑足时。大家看上述论述自然能分晓其谬误之处,其终不过是未真明白而私下揣摩罢了,上古真人之术数奥秘岂是这般肤浅?

太乙命门所藏之气乃先天之火,不要和后天的卫气营气相混淆。不少医学专家教授就是这样混着来比较研究的,结果弄出一个子午开穴不合营卫之行度,是伪术。

《子午流注针经》没有讲纳甲气行到干合时要取穴,只是说“气納三焦,还原化本”“血納包络,还原化本”。就是说纳甲法行到气血归三焦心包时,归于三焦心包的原穴,叫还原化本。例如“甲申时纳三焦水”,归于三焦之原阳池。例如“乙未时归心包水”归于心包原穴兑骨。因为这些时间都是太乙行三焦心包的87.5刻时间无穴可开。见上表60甲子太乙循环即明。由于后世医家不理解太乙的60又87.5刻周期,所以纷纷在还原化本时自编穴位。对比下面徐氏的三焦包络取穴,自然可以看出其有错误之处,例如其曰“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其实应该是取三焦原穴。

按《子午流注针经》“阳穴七十二腑收。腑谓六腑,非兼九形腑也。穴,俞穴也,亦谓井荥俞原经合也。肝之腑胆,胆之井者,窍阴穴也;荥,侠溪穴也;俞,临泣穴也;原,丘墟穴也;经,阳辅穴也;合,阳陵泉穴也。心之腑小肠,小肠之井者,不泽穴也;荥,前谷穴也;俞,后溪穴也;原,腕骨穴也;合,小海穴也。脾之腑胃,胃之井者,厉兑穴也;荥,内庭穴也;俞,陷谷穴也;原,卫阳穴也;经,解溪穴也;合,三里穴也。肺之腑大肠,大肠之井者,商阳穴也;荥,二间穴也;俞,三间穴也;原,合谷穴也;经,阳溪穴也;合,曲池穴也。肾之腑膀胱,膀胱之井者,至阴穴也;荥,通谷穴也;俞,束骨穴也;原,京骨穴也;经,昆仑穴也;合,委中穴也。心包之腑三焦,三焦之井者,关冲穴也;荥,液门穴也;俞,中渚穴也;原,阳池穴也;经,支沟穴也;合,天井穴也。如是六腑之俞各有六,则六六三十六俞,以左右脉共言之,则七十有二俞穴也”。阳腑比阴藏多出12穴,乃12原穴也。《难经》"六十二难。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何谓也?然:腑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腑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难经》“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然: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三焦所行之俞为原者,何也?然:脐下肾间动气者(命门也),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阴俞六十脏主,脏为五脏肝心脾肺肾,并心包之脉。合之有六,并兼四形脏也。俞谓井荥经合非皆俞也。然井荥俞经合者,肝之井,大敦穴也;荥行间穴也;俞,太冲穴也;经,中封穴也;合,曲泉穴也。心之井,少冲穴也;荥,少府穴也;俞,神门穴也;经,灵道穴也;合,少海穴也。脾之井,隐白穴也;荥,大都穴也;俞,太白穴也;经,商丘穴也;合,阴陵穴也。肺之井,少商穴也;荥,鱼际穴也;俞,太渊穴也;经,经渠穴也;合,尺泽穴也。肾之井,涌泉穴也;荥,然谷穴也;俞,太溪穴也;经,复溜穴也;合,阴谷穴也。心包之井,中冲穴也;荥,劳宫穴也;俞,大陵穴也;经,间使穴也;合,曲泽穴也。五脏之俞,各有五,则五五二十五俞,井心包络五俞,共三十,以左右见言之,六十俞穴也。

其实五脏也有原穴十二,合计也是七十二穴。《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大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厥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徐氏子午流注纳甲其五脏遗漏开心包原穴。所以子午流注当以《子午流注针经》为本也,不可取后人之法。

大家自可去对比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所谓“子午截时安定穴”是告诉你地支对取,此乃六气也:

子上是甲戌,午上取乙酉;甲己土对乙庚金

寅上取丙申,申上取丁未;丙辛水对丁壬木

辰上取戊午,戌上取己巳;戊癸火对甲己土

丑上取庚辰,未上取辛卯;乙庚金对丙辛水

卯上取壬寅,酉上取癸亥。丁壬木对戊癸火(不取癸丑,因为要延续到癸酉时结束60时87.5刻)

巳亥乃天地门户,气运三焦心包,取其五俞穴可也。

从此口诀的编排看,《子午流注针经》作者何若愚绝对是看到过地支元辰图的。故而闫明广赞曰:近有南唐何公,务法上古,撰指微论三卷,探经络之源,顺针刺之理,明荣卫之清浊,别孔穴之部分,然未广传于世。又近于贞元癸酉年间收何公所作指微针赋一道,叙其首云,皆按指微论中之妙理,先贤秘隐之枢机。

十天干配十二经脉,空二个天干以壬癸配巳亥,取三焦心包的井穴,则五运六气匹配完整。

60时甲子配六十穴,乃名“六十首”。《流注针经指微赋》“详夫阴日血引,值阳气流;贾氏云∶阳日气先脉外,血后脉内;阴日血先脉外,气后脉内。交贯而行于五脏五腑之中,各注井荥俞经合五穴,共五十穴。惟三焦受十经血气,次传包络,又各注五穴,通前十二经,共六十穴,才合得十六难内六十首也。越人言∶三部九候,各有头首也。及《素问》言六十首,今世不传。既言不传,其文不载六十首字也,故圣人留此六十首法,令后人穿凿也。”此六十头首者以井为首,继以荣俞经合共成50首也。另有十头,乃十二经脉之头三焦心包也。三焦心包也有井荣俞经合各五个穴位,共计十穴乃为头也。太乙之气灌溉人体先入三焦心包,乃其源本也.

上面二张取穴表其中纳甲法开穴涉及到的以及轮空的干支如下:

至于不少人苦苦找寻合日取穴法,说什么“甲日子时没有穴开”,其实已经包括在十二支元辰图内两种法之内了,无需多此一举。感叹正因为古法不传,所以后人随意创造新法而道愈晦也。

防失联,私信我,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1
查看完整版本: 针灸秘术子午流注纳甲定时开穴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