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腹部
重点:腹部连续横断层4~19的主要结构
名词解释:
1.幽门平面
幽门平面又称Addison平面,是指通过脐至剑胸结合连线中点(也指耻骨联合上缘至胸骨颈静脉切迹连线的中点)的平面。
2.小网膜
小网膜连于膈、肝静脉韧带裂和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
3.网膜囊
网膜囊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前后扁窄间隙,属腹膜腔的一部分,又称小腹膜腔。
4.膀胱子宫陷凹
膀胱子宫陷凹为女性盆腔内膀胱与子宫之间的腹膜凹陷。
5.肝段
根据Glisson系统的分支和分布以及肝静脉的走行划分的。
6.肝门
脏面中部有一呈“H”形的沟,即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其中横行的沟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以及神经和淋巴管进出的门户,故称肝门。
7.肝蒂
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裹,合称肝蒂。肝蒂中3种结构的位置关系是:肝左、右管在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
出现于下腔静脉前方,胆囊的右侧,出入肝门的肝固有动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以及神经和淋巴管等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裹而成,肝门静脉是其内最粗大的结构。
8.第二肝门
在腔静脉沟的上端处,有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后即注入下腔静脉,临床上常称此处为第二肝门。
9.门腔间隙
是指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空隙,其上界为肝门静脉分叉处,下界为肝门静脉合成处。位于此间隙内的结构,自上而下依次有:肝尾状突、网膜孔、门腔淋巴结、胰钩突等。
10.腹膜后隙
位于腹后壁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起自膈,向下达骨盆上口处。
11.肾旁前间隙
位于腹后壁的壁腹膜、侧椎筋膜和肾前筋膜之间,内有胰,十二指肠,升、降结肠等器官
12.肾周间隙
位于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之间,其内主要有肾上腺、肾、肾的动静脉、脂肪及输尿管上段。
简答题:
1.肝门平面在腹部横断层中的标志意义
①腹腔结构配布发生较大变化的转折平面,肝门平面以上的腹腔结构配布相对简单,自右侧向左侧主要为肝、胃和脾;肝门平面以下的腹腔结构渐多且配布复杂;
②紧邻该平面下方的是胆囊、左肾、胰体和网膜孔等首次出现的层面;
③肝的断面逐渐缩小,肝内管道明显变细;
④右段间裂出现的平面;
⑤第三肝门的标志平面,肝右后静脉多于此层面或其上、下层面出肝注入下腔静脉;
⑥识别肝左、右管的重要平面,肝门静脉分叉处的前方可见肝左、右管,常用来判断肝内胆管是否扩张
2.膈下间隙的分区:
肝的左右两侧为左,右膈下腹膜外间隙。肝上方借镰状韧带分为左右肝上间隙,左肝上间隙借左三角韧带分为左肝上后间隙和左肝上前间隙,肝下方借肝圆韧带分为左右肝下间隙,左肝下间隙借小网膜和胃分为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和左肝下前间隙。
3.门腔间隙的位置、内容及临床意义;
门腔间隙是指肝门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的空隙,其上界为肝门静脉分叉处,下界为肝门静脉合成处。位于此间隙内的结构,自上而下依次有:肝尾状突、网膜孔、门腔淋巴结、胰钩突等。
门腔间隙内结构众多且常见变异,是影像学诊断中易致误诊之处。
4.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在肝断层解剖中的标志性意义
①肝门已经出现或在下一个断层内出现;
②肝圆韧带裂的出现;
③左叶间裂的出现,其左侧为肝左外叶,内为肝左内叶;
④肝左管内支的出现及肝左管的合成,81%的肝左管内支经左支矢状部右侧上升,而肝左管在左支角部合成后,般沿横部方叶侧往右行。
5.肝静脉与肝门静脉在横断面上的区分方法;
①肝静脉走行与肝门静脉相反,肝静脉在越靠近膈面,其口径越大,而肝门静脉越靠近肝门区,口径越大。
②肝静脉与肝门静脉的走行呈双手指交叉状,肝门静脉若显示为长轴,肝静脉则为横断面。
③肝静脉属支多较直,肝门静脉分支多较弯曲。
④肝静脉在肝叶间或段间走行,而肝门静脉支则出现在叶内或段内。
6.简述肝段在横断层面上的识别要点?
1镰状韧带附着缘未出现以前的横断层面上无肝左外叶(SⅡ和SⅢ);第二肝门出现以前的层面上肝左外叶仅为SⅡ;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出现以后的层面上肝左外叶为s。;只有第二肝门至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之间的层面上可同时出现肝左外叶的SⅡ和SⅢ;当肝圆韧带裂自横断层面上消失时,肝左外叶的s。也随之消失。
2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出现以前的层面上左内叶为SⅣa;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出现以后的层面上左内叶为SⅣb;胆囊消失以后的层面上无左半肝(SⅡ、SⅢ和SⅣ)。
3肝门静脉右支出现以前的层面上,右半肝被右叶间裂分为SⅧ和SⅦ;肝门静脉右支出现以后的层面上右半肝为SⅤ和SⅥ。
4第二肝门出现以前的层面上无尾状叶(SⅠ),胆囊出现以后的层面上肝固有尾状叶(SI)消失,第二肝门至胆囊窝之间的层面上,尾状叶(SI)借背裂与左内叶(SⅣ)、肝右叶等相区分。
7.腹膜后隙向外侧的延伸及临床意义;
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界为膈,下至骶骨岬,两侧向外延为腹前外侧壁的腹膜下筋膜。该间隙上经腰肋三角可通到后纵隔,下与盆腔的腹膜后间隙相续,因此,腹膜后隙的感染可向上或向下扩散。
8.腹膜后隙的肾筋膜分区法及其内的主要结构:
第一种答法:腹膜后间隙也称腹膜外间隙,是壁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的解剖间隙,以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为分界线可分为肾旁前间隙和肾周间隙以及肾旁后间隙。肾旁前间隙是壁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结构,内主要有升结肠、降结肠,十二指肠以及胰腺。肾周间隙为肾前筋膜与肾后筋膜之间的区域,内主要有肾,肾上腺以及周围脂肪。肾后间隙主要为脂肪组织,无脏器结构。
第二种答法:肾旁前间隙(胰腺,十二指肠,升结肠,降结肠),肾周间隙(肾,肾上腺,肾脂肪囊,输尿管),肾旁后间隙(肾旁脂体)
第五章男性盆部与会阴
重点:男性盆部与会阴连续横断层5~14的主要结构
名词解释:
1.膀胱精囊角
精囊向内侧与输精管汇合处有脂肪组织将其与膀胱后壁分隔开,使之与膀胱后壁之间形成夹角,即膀胱精囊角。
2.坐骨肛门窝
在直肠两侧,肛提肌闭孔内肌和臀大肌之间为坐骨肛门窝,其内充满脂肪组织,窝的外侧壁上可见行于阴部管内的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
3.尿生殖膈
由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及覆盖于它们上、下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位于尿生殖区最深部,从前下方封闭骨盆下口,介于左右耻骨、坐骨之间,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器。
在耻骨弓与坐骨结节下方层面断层中耻骨下支与坐骨支形成“八”字形,其间的结构前份为尿生殖三角区,内有尿生殖膈,可见会阴深横肌及尿道膜部。
4.前列腺峡
前列腺前叶较小,位于左、右侧叶和尿道之间,尿道两侧为左、右侧叶,中叶位于两射精管和尿道之间,又称前列腺峡。
简答题:
1.男性盆部和会阴部在横断层中的分段及结构配布规律;
男性盆部和会阴的横断层解剖,自上而下大致可分成三段。
第一段,从第5腰椎间盘至髖臼上缘,主要为下腹部的结构,包括:①盆壁(髂骨翼、骶髂关节、第5腰椎、骶骨上份、髂腰肌、臀肌);②下腹壁;③髂血管与淋巴结、腰丛和骶丛;④腹膜腔下份;⑤肠管(回肠、盲肠、阑尾、乙状结肠、直肠)和输尿管。
第二段,从髋白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主要为盆腔的结构,包括:①盆壁(髖白、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耻骨支耻骨联合、坐骨体、坐骨支、坐骨结节、髂腰肌、臀肌、大腿肌和盆底肌);②盆筋膜与筋膜间隙;③腹股沟区与精索;④盆腔脏器的动脉及静脉丛股血管、淋巴结和坐骨神经;⑤泌尿器(膀胱、输尿管、尿道)、生殖器(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和直肠。
第三段,为耻骨联合下缘以下,主要为男性会阴部的结构及大腿上段,包括:①会阴肌;②男性外生殖器(阴茎、阴囊)、睾丸、附睾、精索、男尿道、肛管;③股骨及周围肌群。
2.耻骨联合、髂嵴、髂后上棘、阴部管等标志性结构的意义;
①耻骨联合:耻骨联合位于腹前壁前正中线下端,是骨盆入口的标志之一。活体直立时,尾骨尖与耻骨联合上缘在同一水平面上。
②髂嵴: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常用于计数椎骨棘突,并且是腹主动脉分叉平面的体表标志。
③髂后上棘:髂后上棘约与第2骶椎棘突平齐,为蛛网膜下隙终止的标志。
④阴部管:坐骨结节内侧缘深部有阴部神经和阴部内血管穿行于阴部管(Aleock管)内,临床上作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时,常在坐骨结节与肛门之间的中点进针,刺向坐骨棘。
3.McNeal前列腺分区法;
①前列腺前区:相当于内腺,包括尿道周围组织和移行区,此腺区体积小,仅占前列腺腺性组织的5%,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好发部位。近段尿道周围组织内含尿道周围腺(直接开口尿道)和平滑肌纤维(防止逆射精),在声像图上表现为低平回声。移行区位于精阜上方的近段尿道周围组织两侧,为两个独立的小叶,呈对称性分布。移行区回声水平较低,与尿道周围组织的低回声不易区分。
②中央区:呈圆锥形,位于前列腺基底部,为两个射精管与尿道内口至精阜之间的前列腺组织。中央区约占前列腺腺性组织的25%,此区很少发生癌肿和良性增生病变。前列腺增生时中央区菱缩,声像图上呈强回声。
③周缘区:主要位于前列腺后方,左、右两侧及尖部,呈蛋卷状包绕中央区、移行区和尿道前列腺部远段。周缘区占前列腺腺性组织的70%,此区回声水平较移行区强,但不及中央区。周缘区为前列腺癌的好发部位。
④前纤维肌肉基质区:位于腺体之前,尿道的前面,呈盾形薄板状,占前列腺重的1/3。此区原发病变少见,声像图上回声较弱。临床可利用此区进行前列腺增生摘除手术而保留尿道,提供临床手术入路的新途径。
4.前列腺在横断层面上的位置、形态及结构;
前列腺位于耻骨联合的后方,在膀胱的下方包绕男性尿道的起始部,按其形态可分为尖、底、前、后及两侧面,尖向前下与尿生殖膈上筋膜相接,底部邻接膀胱颈,尿道经底部前份穿入,再从尖部穿出。其前面有耻骨前列腺韧带,将前列腺鞘连于耻骨后面,前列腺的后面借直肠膀胱隔与直肠壶腹相邻,前列腺尖的两侧有肛提肌中的前列腺提肌绕过。
在横断层面上,前列腺呈板栗状,其横径(左右径)明显大于矢状径(前后径),而前列腺病变时其矢状径(前后径)增大,等于或超过横径(左右径)。
前列腺横断层面上的结构包括尿道、射精管、直肠静脉丛、前列腺静脉丛。
第六章女性盆部与会阴
重点:女性盆部与会阴连续横断层5~14的主要结构
名词解释:
1.子宫峡
子宫体下部与子宫颈之间的狭窄部分为子宫峡,长约1cm,其随妊娠而逐渐伸展。
2.会阴中心腱
会阴中心腱又称会阴体,位于尿生殖膈后缘中点,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会阴缝深部的腱性结构。会阴中心腱是会阴部许多肌的附着点,这些肌又从不同方向牵拉中心腱,从而支撑和稳定盆底,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
3.盆膈
盆膈由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及其间的肛提肌和尾骨肌共同构成,有直肠穿过,对承托和支持盆腔脏器起重要作用。
简答题:
1.女性盆部和会阴部在横断层中的分段及结构配布规律;
女性盆腔脏器,自上而下大致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从第5腰椎间盘至第3骶椎平面(骶髂关节尾端、坐骨大孔上缘出现),主要为腹部带有系膜的肠管、阑尾、回肠、乙状结肠。
第二段,从骶髂关节消失平面到髋白上缘平面,此段腹、盆脏器共存,前部为消化道(回肠、乙状结肠),中部为内生殖器(卵巢、子宫底和体),后部为直肠。
第三段,从慨白上缘至耻骨联合上缘平面,由前至后为:膀胱,子宫颈或阴道上部、直肠。
第四段,经耻骨联合及耻骨弓的四个断层,由前至后为:尿道及前庭球、阴道、肛管。
第五段,耻骨弓以下三个断层,为女阴,包括:大、小阴唇及阴蒂和阴道前庭。
女性盆部的骨骼肌肉系统大致同男性,但应注意:第1低椎最大宽度、骨盆人口、腔、出口的横径男女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而股骨大转子间径和髂棘间径,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2.子宫在横断层向上的位置、形态及分部;
多位于第2~4骶椎和髋关节中份(经股骨头凹)层面,子宫各部均可出现。在横断层影像上,子宫可呈圆形、近似圆形或纺锤形。
子宫内腔以子宫峡为界分为上方的子宫腔和下方的子宫颈管,其向上外侧经输卵管腹膜腔,向下经子宫口通阴道。
在横断面上,卵巢位于子宫底和子宫体上部的两侧,与子宫之间有输卵管和(或)子宫阔韧带相连。
第七章脊柱区
名词解释:
1.椎弓峡部
椎弓峡部为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部,由于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故又称为关节突间部。
2.椎间盘
椎间盘由连接相邻的椎体的上、下面,由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板和sharpey纤维构成。
3.椎间管
前为椎体及椎间盘的后缘,后壁为关节突关节。上下壁为别为相邻椎体的椎弓根。由于椎间孔有一定长度,故也称椎间管,内含有脊神经根、血管、脂肪组织。(区分椎管)
4.腰神经通道
指腰神经根从离开硬脊膜囊至椎间管外口需经过一条骨性纤维管道,分为神经根管和椎间管两段。
5.椎旁软组织
主要位于脊柱的两侧和后方,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血管神经等软组织。
6.盘*间隙
神经根管中的狭窄,位于椎间盘与*韧带之间
简答题:
1.棘突、骶外侧嵴、骶角等标志性结构的意义;
棘突:第7颈椎棘突较长,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骶外侧嵴:经骶后孔作骶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骶角:易于触及,是骶管麻醉进针的定位标志
2.确定椎平面的体表标志;(区分体腔结构)
①舌骨体平对第2-3颈椎间盘
②甲状软骨上缘平对第4颈椎椎体上缘
③环状软骨下缘平对第6颈椎椎体下缘
④颈静脉切迹约平对第2-3胸椎间盘
⑤胸骨角平对第4胸椎椎体下缘
⑥剑胸结合平第9胸椎椎体
⑦肋弓最低点平对第2/3腰椎间盘
⑧脐平对第3-4腰椎间盘
⑨耻骨联合上缘平对尾骨尖
3.腰神经通道神经根管段的狭窄;
神经根管指从腰神经根的硬膜囊穿出点至椎间管内口。狭窄处为:
①盘*间隙(位于椎间板与*韧带之间)
②上关节突旁沟(为上关节突内缘的浅沟)
③侧隐窝(位于椎弓根内侧,是椎管最狭窄的部分)
④椎弓根下沟(位于椎弓根内下缘与椎间盘之间,在椎间盘侧方膨出时更为明显)
4.腰椎间管的构成、特点及通过结构;
腰椎间管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宽,位于椎体和关节突关节之间,有腰神经根、腰动脉脊支和椎间静脉上支通过;下部窄,位于椎间盘与上关节突根部之间,只有椎间静脉下支通过,故此部狭窄并不压迫神经根。
在CT图象上腰神经呈圆而致密的影像,直径2~3mm,两侧对称,如一侧神经根后移则为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征象。
5.脊柱各部椎间盘的特点;
①颈部:由于第1、2颈椎间无椎间盘,故颈椎间盘只有5个,第1颈椎间盘位于第2、3颈椎椎体之间,其余的依次类推。颈椎间盘较小,也较薄,其形态与颈椎椎体的基本一致,但其横径较椎体的小。因脊柱颈曲的缘故,在经椎间盘的横断层内可同时出现寰椎体的断面,上位椎体的在椎间盘之前,下位椎体禾的在椎间盘之后,如上、下位椎体同时出现则分居于椎间盘的前、后。尽管颈椎间盘周围有韧带、肌和椎体钩等结构的保护,但由于颈部的活动度较大,也可发生椎间盘突出,以第5颈椎间盘多见。
②胸部:胸椎间盘的横断面形态和大小基本与相邻椎体的一致,髓核位于中央。第2-9对肋头连于推间盘两侧,第2对肋头平对第1胸椎间盘,其他的依次类推。因此,肋头是定位椎间盘的重要标志。
③腰部:腰椎间盘的大小、形态与相邻椎体的基本相似,髓核位于中央偏后。在CT和MRI图像上,腰椎间盘与腰骶椎间盘呈肾形或椭圆形,直径为30~50mm。年轻人腰椎间盘后面轻度凹陷,但腰骶椎间盘后面平直或稍隆起,可能是一种退行性变的表现。腰椎间盘可向椎体的上、下面膨出,因此,在经腰椎体上、下面的横断层内,可在椎体的后部出现两个圆形的椎间盘断面,Ramirez称此现象为“猫头鹰眼征”。脊柱腰段运动幅度大,腰椎间盘突出常见,以腰骶椎间盘和第4腰椎间盘最为常见。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15分-30个
名词解释:30分-15个
问答题:25分-5个
填图题:30分-60个
海北天南人帮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