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年12月17日(周一)下午14:00-17:00,医院门诊大楼七楼第二会议室举办了胰胆肿瘤多学科第85次研讨会,会议由普外科主任邵成浩教授主持,参加者包括消化科宁北芳教授、影像科王俭教授、肿瘤内科焦晓栋主治医师、介入科刘洪超主治医师以及普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影像科、介入科、中医科等科室的医生。此次会议为三例胰胆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讨论。
病例讨论
一、普外四科*海医师《梗阻性*疸一例》
患者65岁男性,因“上腹部隐痛伴皮肤巩膜*染、尿色加深1月余”来院。外院查肝功能提示TBIL:μmol/L↑、DBIL:μmol/L↑、ALT:U/L↑、AKP:U/L↑,上腹部CT平扫提示“胆道低位梗阻,胆总管占位性病变”,上腹部MRI+MRCP提示“胆道低位梗阻,考虑胰头占位或钩突部癌可能”,医院ERCP下行EST+EPBD+取石+胆道双猪尾塑料支架植入术,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胰头部占位性病变,腹膜后及肝门部淋巴结显示,之后患者*疸症状缓解。入我查肝功能提示TBIL:33.7μmol/L↑,Alb:37g/L↓,ALT:61U/L↑,AST:61U/L↑;肿瘤标志物NAE20.1μg/L↑、CA:.20μg/L↑,余未见异常。
影像科王俭副教授:根据影像学提示该患者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明显增大,胰管轻度扩张,胆道低位梗阻,CT平扫可见胰头一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CT可见胆道及胆囊壁强化、增厚明显,为炎症水肿表现,应该同胆道支架置入后胆道系统炎症水肿有关;动脉期可见胰头钩突部一大小约3cm类圆形乏血供病灶,紧贴肠系膜上动静脉,静脉期呈延迟性强化,肿块边界模糊,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对比明显,病灶可见周围类圆形、膨胀性生长的数枚肿大淋巴结,不排除淋巴结转移可能,诊断考虑胰头恶性肿瘤,另见肝脏尾状叶一较小低密度病灶,需要结合上腹部增强磁共振来判断是否为肿瘤转移灶。
普外科陈丹磊副教授:根据患者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诊断考虑胰头恶性肿瘤,排除远处转移后有手术指征,患者目前还存在*疸症状、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可能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进行化疗,影像学提示周围淋巴结可能出现转移,目前可能是该患者最佳的手术窗口期,需要把握好,另外该患者的胆道支架造成的炎症水肿可能会影响到手术操作,术中需注意。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同意以上观点,该患者的诊断考虑胰头恶性肿瘤,在行胆道支架减*治疗后肿瘤指标轻度下降,提示肿瘤负荷较大,不排除有远处转移可能,需先行上腹部增强磁共振,排除肝脏病灶可能,如未见远处转移,需限期手术。对于减*的方式,最新版的NCCN胰腺癌临床指南推荐(1)术前不常规放置支架;然而,对于存在胆管炎/发热症状或存在严重的*疸相关症状(强烈瘙痒)的患者、因任何原因(包括新辅助治疗)推迟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放置支架。(2)首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引导下胆道引流。如果不能行ERCP,可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PTCD)法。(3)支架应尽可能短。(4)自膨胀金属支架(SEMS)只有在组织学确诊之后才能放置。(5)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首选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因为这种支架可以被移除/更换。这种胆道引流方式更符合人体生理结构,避免消化液的丢失带来的内环境紊乱,有利于患者消化功能恢复,提高营养状况。
二、普外四科冀蒙医师《胰头占位一例》
患者54岁女性,因“体检发现胰头占位2月余,皮肤巩膜*染1月”。两月前患者因血糖升高在医院查上腹部CT平扫+增强提示胰头占位,血供丰富,考虑pNEN可能,行两次B超引导下经皮胰腺肿瘤穿刺活检,均未发现明显异型细胞,之后行多次行EUS+FNA,提示: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病变,恶性可能性大,活检病理提示轻度不规则的非典型细胞,不排除导管来源肿瘤及NEN可能性。一月前患者开始出现皮肤巩膜*染,尿色加深,行PTCD外引流术,一周后行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塑料支架)。外院PET/CT(Ga68+F18)提示胰颈部病灶糖代谢活跃,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考虑恶性肿瘤(胰腺癌)可能性大;胰头部糖代谢未见增高,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弱+);胰头周围数个稍大淋巴结,糖代谢未见增高,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入院后查体未及明显异常,查血常规、肝功能基本正常,肿瘤标志物检查:CA:.3ug/L↑,余肿瘤指标均正常。
影像科王俭副教授:该患者未见穿刺前影像学检查,仅报告描述胰腺头部体积稍增大,密度不均,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胆胰管扩张明显,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可疑受侵,该描述类似胰腺恶性肿瘤表现。而第一次胰腺穿刺2天后行胰腺CT平扫+增强提示胰头部饱满,为胰腺炎症所致,此时胰颈部靠近胰头侧可见一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胰体尾部主胰管扩张明显,符合胰腺恶性肿瘤表现;此时可见门静脉下段出现狭窄,胃周血管可见轻度扩张,不排除门脉受侵可能;2天前再次行胰腺CT平扫+增强提示胰头及钩突部胰腺强化,属于正常胰腺组织的强化特点,胰头上前方组织结构紊乱、密度不均,可能是多次穿刺损伤造成组织粘连,胰颈部胰腺出现低密度病灶,胰体尾部主胰管扩张较前明显,结合PET-CT结果考虑胰颈部的恶性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暂不考虑。
消化科宁北芳副教授:根据该患者多次影像学检查,诊断考虑为胰颈部近头侧肿瘤,根据PET-CT提示胰颈部高代谢,以及肿瘤指标升高,考虑胰颈部恶性肿瘤;此处肿瘤穿刺活检方式首选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成功率较高;该患者多次穿刺未见肿瘤细胞,可能穿刺取材部位有偏差,技术因素不排除,但超声内镜穿刺活检本身取材量少,难以准确判断肿瘤性质的可能。
普外科刘安安副主任:患者两次胰腺CT平扫+增强可见胰颈部低密度病灶,病灶部位与PET-CT高代谢区吻合,结合减*后肿瘤指标CA仍偏高,诊断考虑胰腺恶性肿瘤,目前检查未见远处转移灶,有手术指征,但患者多次行胰腺穿刺活检,胰头颈区域周围组织粘连会较重,且放置胆道内支架,会加重胰头区域炎症水肿程度,对比两次CT检查,可见该患者已出现左侧门脉高压,胃周血管较一月前扩张明显,在保证肿瘤R0切除的同时需要解决门脉高压的问题,手术风险会显著增加。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同意以上意见,诊断首先考虑胰腺恶性肿瘤,肿瘤位于胰颈部,目前未见远处转移,有手术指征。但该患者手术风险高,主要原因在于肿瘤已将门静脉下段侵犯,多次穿刺活检使胰头颈部周围炎症渗出较重,已产生粘连,近期肿瘤进展附加炎症粘连使门静脉狭窄程度明显增加,出现左侧门脉高压。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在于游离出脾静脉前如何避免大出血,需要实施断流术,离断胃小弯侧血管,也可先行Warren手术,降低门脉压力,减少术中出血;其次是解剖狭窄段门静脉,由于门静脉受侵长度较长,炎症粘连重,术中可能难以完整剥离出静脉血管壁,必要时需行门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术前需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三、普外四科张旭医师《梗阻性*疸一例》
患者为60岁女性,因“上腹胀痛2月余伴皮肤巩膜*染1月余”来院。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腹痛,为上腹部胀痛,进食可诱发,数小时后可自行缓解,1个月前发现皮肤*染,尿呈浓茶色,无发热、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入院查体皮肤巩膜中重度*染,余未及明显异常,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肝功能:TBIL:umol/L↑,DBIL:76.7umol/L↑,肿瘤标志物:CA:.4ug/L↑、CEA:5.84ng/ml↑,余指标均正常。
影像科王俭副教授:该患者胰腺CT平扫+增强提示肝内外胆道扩张,胆囊增大胆总管下段扩张明显,增强扫描胆总管下段呈延迟性强化;胰头部胰腺组织正常,增强扫描可见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同胰体尾部正常胰腺组织,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胰头后方至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肠系膜根部多发淋巴结影,胰颈部上方巨大淋巴结,考虑胆管下段病变或壶腹部病变,不排除淋巴结病变可能。
消化科宁北芳副教授:根据该患者影像学提示胆道下段扩张,腹膜后巨大淋巴结影,可考虑行超声内镜检查,观察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乳头部情况,必要时可对该淋巴结穿刺活检,明确病例性质。
普外科刘安安副主任:根据影像学提示,该患者肝内外胆管扩张,后腹膜淋巴结肿大明显,是否为胆管下段肿瘤或淋巴结压迫导致,尚不明确。患者*疸时间较长,近期纳差,体质较弱,需纠正营养状况,术前可先行PTCD减*同时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可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灶来院及具体梗阻部位。
普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影像学提示胆管系统扩张明显,胆总管下段呈延迟性强化,但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该患者*疸持续时间较长,但*疸指标与胆道梗阻时间不符,诊断首先考虑壶腹部肿瘤或胆管下段肿瘤,腹膜后淋巴结增大为反应性增生可能。可先行PTCD减*及营养支持治疗,行超声内镜进一步明确肿瘤部位,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明确肿瘤病理性质。
会议现场
作者:付志平编辑:彭俊峰
审校:陈丹磊总编:邵成浩
年12月17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