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说说ldquo胆囊息肉rdquo
TUhjnbcbe - 2020/11/29 23:42:00

“哎~!老王!这两天怎么看你闷闷不乐的?有什么烦心事?”

“唉~!别提了,上个礼拜单位体检,说我得了胆囊息肉,搞不好会癌变,得做手术,医院再看看,我这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领导,现在身体又不好,这可怎么办啊?”

“嗨!我当是什么事了,这好办啊,快去医院找嘎大夫,嘎大夫人好技术高,现在预约还有优惠呢,记住,记住了,是,坐地铁最方便,麻耶路下车,右拐布冬道,霞特莫大街对面湖高楼就是,算了,明天我带你去吧,正好我也要找嘎大夫会会诊呢!”

“得了胆囊息肉怎么办?快到医院,那里有最权威的专家、最先进的设备,采用美国大忽悠技术,一分钟快速诊断,结合当今最先进的爱因斯坦超微纳米复合等离子靶向手术系统,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还一点也不贵呦!”

关掉收音机,今天我们来正经的说说关于“胆囊息肉”的那点事。

“胆囊息肉”有N多种发现方式,多数是查体发现,没什么感觉,也有别人查体发现(老张陪老李去检查,老李发现问题,老张心里犯嘀咕,一块查查吧,艾玛~,胆囊息肉),少数人会有上腹胀满、右上腹不适等症状,而且通常都很轻微。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粘膜表面隆起并突向腔内的一类病变的统称,也称为“胆囊隆起性病变”,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临床上以非肿瘤性息肉居多,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肌症等,肿瘤性息肉以腺瘤最为常见,此外还包括不多见的血管瘤、脂肪瘤等。

其实,在临床中主要以胆固醇性息肉、腺瘤(腺瘤性息肉)、腺肌症(肌腺症)这三种最常见。那么是不是得了“胆囊息肉”就要“割了算”呢?

什么样的“胆囊息肉”才需要手术,而什么样的可以观察呢?让我们走进“胆囊息肉的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是由于肝脏对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胆固醇结晶沉积在胆囊壁并向腔内隆起而形成,绝大多数为多发性,本质上不属于新生物,因此不会发生恶变,而且多数患者没有症状,“息肉”生长缓慢,可以观察。非手术治疗可以考虑口服含“熊去氧胆酸”的药物,具有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溶解胆固醇结晶的作用,但通常用药时间较长,效果也不是很确定;“胆固醇性息肉”还可以脱落,脱落后可成为胆囊结石的核心,同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慢性胆囊炎的表现,比如进食后上腹胀满、右上腹隐痛等,这类患者如果症状反复发作,影响饮食、生活则建议手术治疗。

“胆囊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真正的胆囊肿瘤,绝大多数为单发,且会逐渐增大,具有癌变可能,恶变率可以高达10%,因此一旦发现,均建议手术治疗。

“胆囊腺肌症”也有称“肌腺症”、“腺肌瘤”,通常认为是发生在胆囊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但临床中极少数情况下也会发生恶变,而且局限性腺肌症,有时很难和胆囊癌鉴别。

这样看来或许“胆囊腺瘤性息肉”是最应该被“割了算”的。可是,一个“胆囊息肉”到底属于那种类型?是不是该手术切除?什么时候手术切除好呢?

胆囊是我们身体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脏器,负责储存、浓缩、排放胆汁,切除正常胆囊经常会引起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等多种消化不良症状,而“胆囊息肉”所在的胆囊又经常是具有正常功能的胆囊,因此手术一定要慎重,要严格把握指征。

然而,要想在手术前精确判断“胆囊息肉”的性质是非常困难的,常规的彩超、超声造影、强化CT等有助于明确息肉的性质,但多数时候还是难以鉴别的,当难以抉择时

建议把握以下几点:

1.“息肉”最大径≥1cm,尤其是单发息肉;

2.“息肉”最大径小于1cm,但短期快速增长(在6月、1年、2年、~、5年随访期增大2mm以上);

3.“胆囊息肉”合并急慢性胆囊炎;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

4.怀疑恶变。

具备以上4个条件中的一个,即建议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常规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对于目前可以实施的经自然腔道内镜下保胆取息肉及腹腔镜下保胆取息肉,因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欧洲指南及国内专家共识未作推荐。

那么直径小于1cm的“胆囊息肉”就一定不会恶变吗?

当然不是喽!

那该怎么办?

当首次发现胆囊息肉时如果具备手术指征,尽早手术;如果最大径<1cm建议半年后再次复查,如果特别担心的话可以三个月后复查,复查“息肉”无变化,以后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对于单发息肉又非常接近1cm“危险线”者,可以行超声造影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诊。

总之,得了胆囊息肉不要急,多数都是良性滴,遵嘱随诊信科学,该做手术不迟疑!

专业咨询,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ldquo胆囊息肉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