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规范抗凝治疗中深静脉血栓复发,如何探寻病
TUhjnbcbe - 2021/1/4 17:49:00
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3358.html

患者丁XX,男,59岁,因双下肢不对成水肿3月,再发加重1月入院。

现病史

3月余前(.2.10)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下肢水肿明显,伴右下肢小腿疼痛,医院,完善下肢血管超声后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治疗(2.23-3.6),期间给予华法林3mgqd联合阿司匹林mgqd口服治疗后患者牙龈出血,遂将“华法林”改为0.75mgqd口服,出院时右下肢水肿较前稍好转,仍有肿胀。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右下肢水肿逐渐消退。

1月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下肢皮肤颜色紫绀,皮温及张力高,伴疼痛,再次医院,住院治疗(3.20-4.17),继续给予华法林0.75mgqd及阿司匹林mgqd口服。症状未见好转。2天前(5.13)患者左下肢水肿明显加重,活动后疼痛明显。于5.15入院。自起病以来,患者无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症状,否认长期卧床及长途旅行。

既往史

8年前发现高血压,最高达/mmHg,未服用药物,近来监测血压正常。4月前因左手指紫绀,沿桡动脉处疼痛、水肿,当地行超声提示“左锁骨下动脉狭窄”,行介入支架植入1枚,术后予阿司匹林mgqd、氯吡格雷75mgqd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服用1月后因开始华法林治疗而停用氯吡格雷。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qn调脂、稳定斑块治疗。

个人史

吸烟40年,20-30支/天,已戒2月余。

家族史

父亲体健,母亲10余年前发现“胃癌”,确诊后曾发生“肺栓塞”,3年前因胃癌去世。

入院查体

T36.5℃,P84次/分,R20次/分,Bp/80mmHg,身高:cm,体重:78kg,BMI:25.5kg/m2。神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P2无亢进或分裂。腹部平软,无压痛或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左侧下肢径前皮肤肿胀,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左侧较右侧小腿肿胀明显,张力高,皮温高,双侧足背动脉搏动稍减弱。测量腿围:髌骨上15cm左44.5cm,右41cm;髌骨下10cm左47.5cm,右36.9cm。

辅助检查

双下肢静脉超声(.3.24医院):1.右下肢深静脉、左侧腘静脉及胫后静脉血栓形成。2.右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

INR及D-Dimer:

日期

INR

D-Dimer(mg/L)

医院

.3.6

4.67

12.2

.3.17

3.61

3.01

.3.24

2.31

9.78

.5.13

1.9

20

本院

.5.16

1.69

20

.5.16

1.76

20

血常规(.5.15):HGBg/L↓,PLTg/L

肝功能(.5.15):ALT77IU/L↑、AST47IU/L↑、TBIL23.73umol/L

蛋白C活性(.5.16):44%↓(华法林使用中)

蛋白S活性(.5.16):65%(华法林使用中)

抗凝血酶III(.5.16):97%

CEA(.5.16):29.54ng/ml↑;(.5.23)33.53ng/ml↑

胃泌素释放肽前(.5.16):64.16pg/ml↑

IgM(.5.16):43.9mg/dl↓

ESR(.5.16)10mm/h

高敏C反应蛋白(.5.23):4.93mg/L↑

血管炎抗体谱、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关节炎抗体谱、甲状腺功能、前列腺抗原、血清铁蛋白无特殊

双侧下肢静脉超声(.5.16):双侧大隐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内条状实性低回声,考虑静脉血栓。

双下肢动脉超声(.5.16):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心动图(.5.16):心脏结构及功能未见异常。

腹部超声(.5.17):脂肪肝、胆囊结石。

泌尿系超声(.5.18):双肾缩小(右肾大小9.8*4.8cm,左肾大小8.7*4.2cm),前列腺增大伴钙化。

诊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患者血栓危险因素的筛查,患者血小板正常,有轻度贫血。应用华法林期间测定凝血八项蛋白C活性降低(44%),停用1周复查恢复至95%。抗心磷脂抗体阴性,抗β2糖蛋白抗体均阴性,肿瘤标记物示CEA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腹部超声未见占位性病变,双肾体积缩小。

考虑患者在华法林使用期间复发深静脉血栓,遂改为低分子肝素抗凝。根据患者体重(78kg),入院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8mlqd+0.6mlqn抗凝治疗。治疗1周后,患者左侧腿围缩小,肿胀、疼痛症状逐渐缓解。

下肢深静脉血栓复发的原因处理如下:

1.结合患者动脉狭窄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此次入院后发现肾脏缩小,不除外肾动脉狭窄可能,对患者全身大血管进行影像学方面评估。下腔静脉CTV(5.19)示未见明确血栓形成。胆囊结石。左肾动脉起始部轻度狭窄,左肾部分实质梗死。头颈CTA(5.23)示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两端及管腔未见明确狭窄。由于患者缺乏发热、血沉增快等系统性受累表现,动脉管壁未见明显增厚毛糙的特征性改变,动脉炎特别是大动脉炎诊断依据不足。

2.患者CEA明显升高,不能除外恶性肿瘤。因此进行PET-CT检查(5.27)。结果回报:胃角部胃壁稍厚,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3.3),不除外恶性病变可能,胃左淋巴结稍大,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1.8)。根据PET-CT结果提示行电子胃镜检查,于胃角处见一直径约2cm溃疡,周边皱襞中断。病理示腺癌,CK7(+),CEA(+),KP-1(-),CDX-2(+),Villin(+)。

修正诊断

复发性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症

肿瘤相关性

胃腺癌

高血压3级极高危

左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伴狭窄(支架植入术后)

左肾动脉狭窄(轻度)

双肾萎缩

左肾上极梗死

后续治疗

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接受充分抗凝治疗直至术前12小时,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后12小时内恢复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术后第10天取出下腔静脉滤器。出院后继续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后复诊评价VTE风险。

诊断分析与讨论

患者中年男性,在口服华法林维持INR达标情况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仍复发。DVT发生后可导致同侧下肢静脉瓣关闭障碍,加重血流瘀滞,因此抗凝治疗中可能出现同侧DVT加重及复发可能。但该患者为对侧DVT复发,则更为少见。利用下肢深静脉超声和下腔静脉CTV评价血栓负荷,并核实抗凝治疗依从性良好,需要进一步明确DVT复发后血栓负荷和导致DVT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抗凝治疗方案。

DVT的致病机制分为遗传和获得性。该例患者虽有吸烟、轻度肥胖等DVT获得性危险因素,但Caprini模型等VTE风险评分系统中常见的高危因素证据不足。在诊断思路上,应首先除外凝血因子异常、蛋白S(PS)、蛋白C(PC)或抗凝血酶Ⅲ(ATⅢ)缺乏等遗传因素,继而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排查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继发因素。PS/PC缺乏症及ATⅢ缺乏是中国汉族VTE患者最为重要的遗传性因素,三种抗凝蛋白缺陷约占遗传性VTE的50%[1,2]。除临床症状外,诊断还要依赖血浆定量和功能检测,可单纯表现为活性降低,或蛋白浓度降低合并活性降低。目前已有针对汉族人群的参考值范围应用于临床,判断是否存在活性缺陷[3]。因华法林可导致PC及PS的谷氨酸残基无法进行羟化,停留在无活性阶段,故需停药5天以上方可检测PC及PS活性。当PC和PS活性分别为70%和55%以上者,可不考虑进一步基因检测[4]。

初步除外常见的抗凝蛋白缺陷后,需要进一步排查继发于结缔组织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易栓症。结缔组织疾病可能通过血小板、凝血及纤溶系统等环节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或破坏血管内皮稳态,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形成。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及系统性血管炎等均是较易继发VTE的结缔组织疾病,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能进一步加重VTE风险[5-7]。在病史采集上,需详细询问有无多系统受累的表现;在查体上,需着重检查皮肤、关节、血管杂音等上述结缔组织疾病常累及的靶器官;在实验室检查上,除ANA、ANCA抗体谱及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等特异性检查外,血小板数量、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铁蛋白等反映机体炎性状态的指标亦需特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规范抗凝治疗中深静脉血栓复发,如何探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