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精彩回顾胰案线场MDT会议第十七期
TUhjnbcbe - 2021/1/5 13:56:00
怎么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m.39.net/pf/a_4359077.html

新的学术理念需要传递,诊疗水平需要不断提升。作为生命的守护者,我们期待健康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胰案线场MDT会议第十七期,由拓麦平台承办的网络会议胰案线场-MDT云讲堂如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医院王槐志教授、医院张力教授、医院彭兵教授,3位大咖带领的MDT团队,相继进行胰腺癌病例分享,为您带来最前沿的医疗资讯。

王槐志教授

中医院

张力教授

医院

彭兵教授

医院

讲题1:胰腺癌ASCO进展速递

讲者:医院,曹丹教授

曹丹教授

曹教授对刚刚结束的年ASCO会议上关于胰腺癌的进展进行了总结,主要详细介绍了关于胰腺癌治疗的五个研究。曹教授分别从研究背景、入组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SWOGS研究使用mFOLFIRINOX和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Gem/nabP)围手术期治疗可切除的胰腺导管腺癌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2年OS率均未达到预算设计的阈值,无证据表明与历史数据对比可改善OS。ESPAC-5F是一项立即手术对比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或FOLFIRINOX或放化疗新辅助治疗交界性可切除胰腺癌的四臂、前瞻性、多中心、国际性随机研究。研究结果提示立即手术与新辅助治疗两者在切除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新辅助治疗较立即手术在1年的生存方面有显著获益,对于交界可切除性胰腺癌患者应该考虑新辅助治疗。

Ⅲ期APACT是研究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对比吉西他滨单药用于胰腺癌切除术后辅助治疗在不同地区的预后情况,对不同地区的人群进行分析显示nabP+Gem比Gem的OS在数值上有优势。ESPAC-4是一项关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对比单药吉西他滨辅助治疗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的多中心、国际性、开放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的5年的随访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吉西他滨单药,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辅助治疗胰腺癌从统计学上可显著改善总生存期。Cobimetinib联合吉西他滨是既往化疗失败的KRASG12R突变型胰腺癌的有效联合方案,研究结果提示KRASG12R突变的胰腺癌患者可能对MEK抑制剂Cobimetinib和吉西他滨的新型治疗有应答。

病例一

胰腺癌术后转移病例分享

讲者:医院,彭科瑜医师

彭科瑜医师

病例详情

患者,男,49岁,因“胰腺癌术后6年余,反复咳嗽1月余”于.11.02第一次入住我科。

.11.19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尿*2周余”医院行全麻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检提示(胰头)中分化腺癌累及十二指肠壁(pT3N0M0,ⅡA期)。术后行吉西他滨单药化疗7周期。

入院前1月,门诊行胸腹部CT提示“双肺下叶不规则团块,伴周围炎症病变,双肺上叶结节伴空洞”。

家族史:父亲因“心肌梗塞”去世,母亲健在。

辅助检查

肿瘤指标:CA:84.5u/ml;AFP:1.54ng/ml;CEA:4.34ng/ml。

.11.04增强CT:双肺下叶不规则团块,性质待定,伴周围炎性病变;双肺上叶结节伴空洞。临床胰头癌术后,胰头部分缺失,残余胰腺组织萎缩、脂肪化,主胰管扩张;胃窦部部分缺失,术区见条状高密度影。

增强CT检查入院诊断1、双肺占位:感染?胰腺癌术后转移?其他?2、胰腺癌术后(pT3N0M0,ⅡA期,AJCC7th)诊疗经过.11.06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穿刺活检结果回示:(右肺)腺癌。行免疫组化提示:转移性腺癌可能性大。免疫组化:CK7(+),TTF=1(-),CK20(-),CK19(+),Napsin-A(-),Ki-67约5%。病理检查临床诊断:胰头中分化腺癌术后双肺转移(rT0N0M1)。.11.10、.12.01、.12.22、.01.13行4周期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化疗,疗效评估PR。肿瘤指标变化情况.01.21复查胸腹部增强CT:1、临床胰头癌术后,胰头部分缺失,残余胰腺组织萎缩、脂肪化,主胰管扩张;胃窦部部分缺失,术区见条状高密度影;均较前未见明显变化。2、双肺下叶条絮状、团片状影,化疗后较前明显缩小。双肺上叶结节伴空腔,较前缩小。影像学评估:PR。4周期化疗前后CT检查.02.16、.03.09行第5、6周期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化疗。.03.04PET/CT检查:左肺下叶内前基底段、右肺下叶内-后基底段病变,未见FDG摄取,提示肿瘤活性受抑制。PET/CT检查6周期化疗后评估:肿瘤指标变化情况6周期化疗后评估:右上肺结节缩小,右下肺、左上肺、左下肺结节基本消失。化疗前后CT检查.07.09(末次化疗后4月):肺部原有病灶基本消失,无新病灶出现。化疗前后CT检查.04(末次化疗后1年):肺部原有病灶基本消失,无新病灶出现。化疗前后CT检查患者于.07以来随访其影像学稳定,CA正常,但出现CEA升高。

病例二

胰腺钩突腺癌病例分享

讲者:医院,孟令威医师

孟令威医师

病例详情

患者,男,51岁。

.10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染,伴腹泻,无腹胀、腹痛,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于外院安置PTCD引流减*。

.10.31我院CT示:胰腺钩突异常信号,考虑胰腺Ca可能,大小约4.4*3.0cm,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后端主胰管扩张。部分包绕肠系膜上静脉致其管壁毛糙,局部管腔狭窄。

CT检查.11.19行超声内镜取活检,病理结果示:胰腺钩突查见腺癌细胞。诊疗经过.11.24、.12.25接受第1、2周期新辅助化疗,AG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滨。.02.17我院复查CT示:胰腺钩突见稍低密度结节,大小约为2.2*1.9cm,边缘模糊,增强扫描强化低于周围胰腺组织,部分包绕肠系膜上静脉致其管壁毛糙,局部管腔狭窄,门静脉主干径约14cm,主胰管及肝内外胆管扩张,左肝见引流管影,部分肝内胆管积气,胰头周围、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区,腹主动脉旁多发淋巴结显示,部分稍大,上述多系胰腺癌,伴肠系膜上静脉受累淋巴结转移可能,请结合临床。肠系膜上动脉近段血栓,管腔轻度狭窄。全身PET/CT未见其他部位转移。疗效评估为PR(部分缓解)。.02.17CT检查.02.24行腹腔镜扩大不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人工血管置换术。术中见:胰腺钩突及胰头质硬,肿瘤边界欠清,大小约2.5cm,侵及肠系膜上静脉长度约4cm,置入人工血管长度4cm。术后病理结果:1.胰腺钩突中分化腺癌,侵及胰腺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及十二指肠壁,未累及胆总管,可见多处神经侵犯。标本之胃断端、十二指肠断端、肝总管断端和胰腺断端均未见癌累及。2.慢性胆囊炎。3.送检之“13组”(1/5)枚查见癌转移;“4组”4枚、“6组”4枚、“8组”1枚、“7.8.9.12组”7枚、“14组”2枚、“15组”1枚、“17组”3枚,未见癌转移。“5组”未见癌累及。4.肠系膜上静脉断端未见癌累及。术后诊断:胰腺钩突中分化腺癌(ypT2N1M0,ⅡB)。.05.10开始术后化疗,具体方案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吉西他滨,与新辅助化疗方案一致。耐受性可。CA变化趋势图:肿瘤指标变化

病例三

胰腺癌病例分享

讲者:中医院,傅翔医师

傅翔副教授

病例详情

患者,男,65岁,因“胰腺囊性病灶空肠吻合术后9天,确诊胰腺癌1天”入院。

患者体检发现胰头部肿瘤,无明显不适,医院就诊。

上腹部增强CT:胰头部囊状影,囊腺瘤?IPMN?

上腹部增强MRI:胰管扩张,胰头部囊性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囊腺瘤?IPMN?

.03.10行胰腺囊性病灶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冰冻结果提示慢性纤维增生,部分导管上皮轻度异型增生。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胰腺导管低分化腺癌。

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

外院增强CT:胰头部见囊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胰体尾部胰管增粗,似于病灶相通。

外院MRI+MRCP:胰头部可见囊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直径约2cm,似与胰管相通,胰管明显扩张。

我院上腹部增强CT:胰头部见囊状低密度病灶,与空肠相通,增强扫描边缘轻度强化。

CA-:.79U/ml。

CT检查对比术前诊断:胰头部导管细胞低分化腺癌,胰腺囊性病灶空肠吻合术后,COPD。手术指征:胰腺恶性肿瘤,无血管侵犯和远处转移。手术难点:肿瘤腹腔播散,种植转移可能二期手术,腹腔粘连,组织水肿。诊疗经过手术规划:解剖胰肠吻合口,显露胰腺;解剖胰颈部,显露肠系膜血管;离断胰头,切缘冰冻;离断脾静脉,解剖胰腺下缘及脾结肠韧带;解剖肝总动脉,腹腔干及脾动脉,离断脾动脉;解剖Gerota筋膜,显露左肾静脉及左肾。术中情况术中出血:ml。手术时间:4小时。术后病理:(胰体尾)中-低分化导管腺癌,未见明确脉管,神经侵犯。术后化疗:GEM+卡培他滨方案。

——

拓麦

拓麦直通车

直击现场贯通前沿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彩回顾胰案线场MDT会议第十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