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那些年,让我们困惑的空泡系列之Burki
TUhjnbcbe - 2021/1/24 9:35:00
血液病综合诊断学术交流--美博邦血液病诊断论坛旗下订阅号

作者:医院

编辑:高光医院

审校:陈医院

病史摘要

患者,男,41岁,头晕、乏力、黑便20余天,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模糊,双下肢乏力加重,行走不稳,呼吸急促。以“贫血”入院。查体:急性、贫血面容,呼吸急促,皮肤粘膜无*染、无皮疹、皮下出血、皮下结节、瘢痕,皮下无水肿,无肝掌、蜘蛛痣。双侧颈部可触及约0.5cm大小数个淋巴结,质软、活动度可,余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影像学检查:胸部及上腹部平扫考虑:1.双肺局灶性炎性改变。2.肝右叶后段斑点状钙化,肝右叶包膜下低密度病变。3.胆囊未见明显提示。4.脾脏体积显著增大。5.左侧肾上腺外侧支及结合部增粗。

相关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血常规散点图:

外周血涂片:可见中等大小,染色质粗,胞质深染、有空泡的异常细胞。

感染性疾病筛查:

骨髓涂片:可见异常细胞:形态单一,中等大小,染色质粗,胞质深嗜碱、大部分可见脂质空泡。

细胞化学染色MPO(POX)染色:阴性。

流式细胞学检查:可见异常细胞群占有核细胞的26.22%,表达CD19,、CD10、CD38、CD81,弱表达CD20、CD22,不表达CD11c、CD、CD5、CD79b、FMC7、CD23、CD43、CD、CD、CD25、CD1d、sIgM、sIgD、cKappa、cLambda、mLambda、mKappa、TDT、CD34、CD,为异常B淋巴细胞表型。

骨髓活检与免疫组化:

骨髓活检:HE及PAS染色示骨髓增生低下,异常淋巴细胞弥漫增生,胞体中等大小,胞浆量中等,胞核略不规则,染色质细致,可见核仁,见“星空”现象。少量偏成熟阶段粒红系细胞散在分布,巨核细胞少见。网状纤维染色(MF-1级)。

免疫组化:CD34-,CD-,TdT-,PAX5+,CD3-,CD10+,C-MYC阳性率90%,BCL2部分+,MUM1+。Ki67阳性率95%。

最后诊断

最后诊断:Burkitt淋巴瘤待排

小结

Burkitt淋巴瘤(BL)是相对少见而侵袭性很高的一种B细胞淋巴瘤,常伴有结外侵犯,具有特征性的8号染色体易位[1]。MYC基因易位是其显著特征,但并不具有特异性。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如形态学、遗传学或免疫学表型)可成为诊断BL的金标准,需将这几种诊断技术联合应用进行诊断。

WHO版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将BL分成3种临床变异型:地方型BL、散发型BL、免疫缺陷相关型BL[2]。

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地方型BL:非洲赤道附近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4~7岁,男女比例为2:1。EB病*基因可在所有患者的多数肿瘤细胞中存在,同时与恶性疟原虫有很强的关系,其BL的患病率约高出10倍[3]。

散发型BL:可见于世界各地,主要见于美国和欧洲[4],发病人群主要是儿童和青(壮)年(后者中位年龄30岁),发病率低,约占淋巴瘤的1%~2%。30%的病例可检测到EB病*。

免疫相关型BL:主要见于HIV感染的AIDS患者,BL常发生于HIV感染的早期[1]。

临床表现:

不同变异型的BL有不同的受累部位,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都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累及。地方型BL主要累及颌骨与眼眶。散发型BL可有腹腔肿块的出现,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回盲瓣。免疫相关型BL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淋巴结与骨髓。70%的BL患者诊断时处于进展期(Ⅲ‐Ⅳ)[4]。

形态学与病理学特征:

Burkitt淋巴瘤典型淋巴结活检涂片(图片来自网络):沈玉雷老师讲过:Burkitt淋巴瘤活检上肿瘤细胞与细胞之间因福尔马林固定,胞浆回缩。形成清晰的缝隙!并且星空现象非常明显。

肿瘤细胞中等大小,核圆形,染色质疏松呈块状,可有多个核仁,胞浆量少、深嗜碱性、常有脂质空泡。在一些病例里胞浆和核上也见不到空泡,如我们之前总结的一篇文章《胞质、胞核无空泡的Burkitt淋巴瘤,你见过吗?》

这些细胞的细微结构在印片中更易观察。肿瘤增殖率高(核分裂多见),且凋亡指数高。肿瘤细胞弥漫一致,且大量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而出现“星空”现象[5]。

形态学变异,分为浆细胞样分化和不典型Burkitt/Burkitt样两型,适用于已经证明或强烈疑似MYC易位的病例。(1)浆细胞样分化型变异:肿瘤细胞呈浆细胞样分化为嗜碱性胞质、偏位,胞核常单个位于中央,胞质内含有单型Ig,见于儿童BL,但更多见于免疫缺陷者;(2)不典型Burkitt/Burkitt样变异:胞核大小和形状呈明显的多形性,核仁少而大,并显示高凋亡和高分裂象的特点,多见于免疫缺陷相关BL[6]。

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如CD19、CD20、CD22)、CD10、BCL6、CD38、CD77、CD43;中等偏强表达轻链限制区的膜IgM。BCL-2不表达或弱表达(约20%病例),CD34和TDT阴性,Ki67近%表达。不典型的病例中,如BCL-2阳性,需有BL的其他所有特征,包括IG和MYC易位,没有BCL-2和BCL-6的转位[2]。

遗传学[2]:

肿瘤细胞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和体细胞超突变,与生发中心的原始细胞分化状态相一致。大多数病例都存在8q24区帯(MYC)易位,多数病例易位至14q32区带的Ig重链区t(8;14),少见易位至2p12[t(2;8)]或22q11[t(8;22)]。在散发型和免疫缺陷相关型BL中,大多数断裂点在MYC附近或内部,而在地方型BL病例中,大多数断裂点分散在基因上游的几百KB以上。MYC易位非BL特异,也见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在BL中也可发生额外的染色体异常,包括+1q、+7和+12和6q-、13q32-34缺失和17p-,这些可能在疾病进展中起作用。

大约10%的BL病例缺乏可识别的MYC基因重排,但是目前用于诊断遗传学改变的任何技术都不能明确地排除全部的MYC基因易位。其中至少一些病例在新的WHO更新分类中,以Burkitt样淋巴瘤伴11q异常作为新的暂定病种。与BL相比,Burkitt样淋巴瘤伴11q异常这类肿瘤形态学符合BL,但有一定程度的细胞多形性,偶有滤泡结构,没有BL中常见的+1q,核型更复杂,缺乏MYC基因重排,但有染色体11q异常。临床过程也与BL相似,但报告病例数有限。其余病例是由于技术原因还是有真正的无MYC基因易位的Burkitt淋巴瘤,目前尚无定论。

在约70%的散发性和免疫缺陷相关BL和40%地方性病例中,发现转录因子TCF3或其负调节子ID3突变(见于30%BL)。TCF3通过激活BCR/PI3K信号途径并调节细胞周期蛋白D3表达促进淋巴细胞存活和增殖。

遗传易感性[2]:

与SH2D1A基因突变相关X连锁淋巴增生症患者有罹患BL的高风险。预后[2]:

BL是一种高度侵袭性,但具有潜在可治愈性的肿瘤。在70%-90%的病例中,高强度的化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总体生存率,儿童的治疗效果好于成人。但有几个不良的预后因素:晚期疾病、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未切除的肿瘤直径10cm、高LDH水平。一旦复发常发生在诊断后第一年内。由于国际癌症治疗和研究网络(INCTR)计划INCTR03-06在非洲机构的引入,地方型BL的总生存率从10%~20%提高到了近70%。

鉴别诊断:

BL好发于儿童,也可见于成人,其侵袭性强,恶性程度较高。Burkitt淋巴瘤需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1)Burkitt样淋巴瘤伴11q异常:这类肿瘤形态学符合BL,但有一定程度的细胞多形性,偶有滤泡结构,免疫表型也大多符合,没有BL中常见的+1q,核型更复杂,缺乏MYC基因重排,但有染色体11q异常。临床过程也与BL相似[2]。(2)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ymphoblasticlymphoma,LBL):肿瘤细胞中等大小较均一,但核不成熟,核仁不明显,胞浆少,“星空”现象也不突出。B-LBL一般不表达或弱表达CD20,但表达CD79a、PAX5、CD19,T-LBL表达胞浆CD3及T相关抗原。TdT+,CD34+。(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从小细胞至大细胞,小细胞胞质少,染色质致密,核仁不明显;大细胞胞质中等,呈浅蓝至蓝灰色,有时也可见空泡,参见《胞浆中带空泡的细胞两例,你都诊断对了吗?》,染色质弥散,核仁清楚数量多。核圆形、不规则或扭曲。大约10%的病例可见粗大的嗜天青颗粒。部分病例中淋巴母细胞有伪足(手镜细胞,handmirrorcells)。免疫表型:B-ALL通常为CD19+,cCD79a+,CD22+,TdT+,sIg-,再细分为ProB-ALL、CommonB、PreB-ALL、成熟B细胞-ALL;T-ALL:通常为cCD3+,CD7+,TdT+,再细分为ProT-ALL、PreT-ALL、CorticalT-ALL、MedullaryT-ALL。(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多见于老年男性,中位年龄为60岁。肿瘤细胞大小不等,胞核约为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形态变异较大,可分为:中心母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富含T细胞(组织细胞)型、间变细胞型(与T-间变大细胞淋巴瘤无关)[7]。免疫表型多表达CD20及CD79a,Ki-67增殖指数可达90%以上。伴有MYC基因易位的DLBCL患者约10%,约50%MYC易位的患者同时伴有BCL2和(或)BCL6基因易位,即所谓“双重打击”或“三重打击”淋巴瘤[8]。(5)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特征介于DLBCL和BL之间的“灰区淋巴瘤”。有些病例形态学类似BL,但免疫表型不符合如BCL2+;另一些病例免疫表型与BL一致,但形态学不符合,如细胞较大且多形性。可以有MYC基因易位,但同时有MYC、BCL2或BCL6基因易位(“双打击”)的病例不属此类[9]。(6)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伴MYC、BCL2或BCL6基因易位:这类病例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可以类似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特征介于DLBCL和BL之间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或类似BL,但同时有MYC和BCL2或同时有MYC和BCL6或同时有MYC、BCL2和BCL6基因易位(“双打击”、“三打击”)[9]。(7)母细胞亚型套细胞淋巴瘤: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可出现“星空”现象,核分裂多见,与BL有些相似,但表达CD5和cyclinD1。少数有继发MYC基因易位,但同时有CCND1/gH易位[9]。(8)孤立性髓系肉瘤(myeloidsar
1
查看完整版本: 那些年,让我们困惑的空泡系列之Bur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