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张先生患乙肝“大三阳”十多年,多次检查HBVDNA都在IU/ml左右,但肝功能一直正常。去年10月发现ALTU/L、ASTU/L,服用“美能”保肝治疗,但随访发现ALT和AST不降反升;一个月后,HBsAg.60IU/ml、HBeAg.43S/CO、抗-HBe13.18S/CO、HBVDNA4.19×IU/ml、ALT升至U/L、AST38U/L,B超肝脾无异常。医生建议住院使用甘草酸类药物和谷胱甘肽等药物静脉治疗;三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继续口服美能和谷胱甘肽治疗;两周后查ALTU/L、ASTU/L;停用美能加用替诺福韦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两周后ALTU/L、ASTU/L;继续服药两周后ALT降至U/L,ASTU/L、HBsAg.08IU/ml、HBeAg.66S/CO、抗-HBe4.89S/CO、HBVDNA5.21×IU/ml;三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成功转为乙肝“小三阳”。
像张先生这样的患者其实有很多,他们身体素质好,发病后转氨酶较高,单纯的保肝降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及时选择正确的抗病*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疗效。那么,在抗病*治疗中是否需要用抗炎保肝药?研究表明,在对乙肝病*进行抗病*治疗的整个病程中,必须依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炎保肝药,才能有效抑制肝组织炎症,从而延缓病情发展。单纯的使用保肝降酶药,往往会错过抗病*治疗的最佳时期。
何为“保肝药”保肝药,即用于保护肝脏功能的一类药品,指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受损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功能等作用的药物。因其种类不同、副作用不同,适应证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保肝治疗中,首先应去除引起肝细胞损伤的病因,其次再选择适宜的保肝药进行治疗。
保肝药的基础分类抗炎类
降酶类
解*类
促肝细胞修复再生类
利胆类
促进能量代谢类
抗炎保肝药物分类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于年发布的《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中对临床中常用的抗炎保肝药物进行了明确分类:
抗炎保肝药物的选择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于年发布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中对保肝药物的使用做了如下描述:
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于年发布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中指出建议根据疾病活动度和病期以及药物效能和价格,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宾)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1~2种中西药物,疗程通常需要6~12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年版)明确指出:保肝药物选择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酸胆碱、甘草酸制剂、双环醇、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用药时间视病情定。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路径(年版)明确指出:根据肝损伤类型,合理选择抗炎保肝类药物的治疗。肝细胞损伤型可选择甘草酸制剂、双环醇;胆汁淤积型可选择熊去氧胆酸、S-腺苷-L-蛋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路径(年版)明确指出:应用保肝抗炎药物防治肝炎和纤维化。保肝抗炎药物: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宾)、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S2腺苷蛋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1~2种药。
抗炎保肝药物应用原则及方法一、主要用药原则
1.对于抗炎保肝药应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选用,以提高疗效。
2.不宜同时应用过多特别是同类抗炎保肝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及药物间相互作用。
3.用药期间应定期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必要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部分药物有一定不良反应,如硫普罗宁可致发热、皮疹等,用于肝衰竭时尤应谨慎并注意鉴别,以免误判误诊。
二、联合用药
不同药物其作用机制和作用位点不同,合理搭配可望更好地起到保肝作用。保肝药物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期和病情,针对性地选择2~3种联用。
三、用药原则
一般认为,已取得疗效者,应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维持治疗,然后缓慢停药,以免病情反复。推荐应用抗炎保肝药物4~12周后根据肝功能监测结果酌情调整用法、剂量及疗程。
(文章来源:医院、医脉通消化科、肝博士、HAOYISHENG)
◆◆◆◆◆
·急诊·医学·资讯·
我的,与10w读者一起
观医生医事,学医学知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