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红何糠
单位:医院
一、结果
术中见:腹腔粘连严重,胃与肝脏形成致密粘连。胆囊缺如,肝S5段原胆囊窝处可见灰白色鱼肉样结节,大小约1.5x2cm,质硬,向肝包膜外侵犯,比邻胃浆膜;腹腔余脏器、网膜未见特殊异常。
术后病理:肝结节送检肝组织,部分区域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反应,含铁血*素沉积,其间见粉染角化样物,倾向寄生虫感染。其周围肝组织肝小叶结构尚清,肝细胞浊肿变性、脂肪变性,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脉管扩张,管腔不规则,腔内血凝块可见,符合脉管瘤。
二、讨论
肝脏寄生虫病变常常形成肝肉芽肿,因为其发病机制不清,可能是肝脏对各种有害物质产生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病理表现为由组织细胞和(或)其转化成的上皮样细胞灶性增生而形成的境界明显的结节状病灶,其内常有多核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或见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病灶中心区发生坏死,陈旧性病灶周围有纤维包膜等。常规超声上多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边界欠清,肿块较大时可出现无回声区或条索状结构等:彩色多普勒常在实质部分显示彩色血流,并能测及动脉血流信号,阻力指数常在0.60左右。实时超声造影显示动脉期病灶快速整体或环状不均匀性增强,部分病灶内见多个小增强结节,时而可见条索状增强或片状无强化区,门脉期病灶常较肝实质消退快,原增强区常快速消退呈低增强改变。肝肉芽肿超声造影表现上缺乏特征性,常需进行穿刺活检方能确诊。
肝脉管瘤,按照血管及淋巴管成分的多少,又分为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以血管为主的血管瘤最为多见,而两种成分混合的血管淋巴管瘤极为罕见。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原发性血管淋巴管瘤是脉管系统先天发育异常,胚胎塑形不良的血管组织与大循环之间的静脉淋巴管通路闭塞,从而导致肿瘤形成;继发性血管淋巴管瘤可由手术或外伤引起淋巴管损伤,导致淋巴液引流不畅发展而成。肝血管瘤较为常见,且多数血管瘤造影具有较为特征性表现(即:动脉期呈环状、结节状高增强,门脉期逐渐向中心填充,延迟期呈较均匀或不均匀性高增强或等增强),诊断较为容易,但肝血管淋巴管瘤较为少见,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最终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光镜下,肿瘤由异常多囊样的淋巴管及血管组成,囊腔部分相通,被覆内皮。本例患者有胆囊切除手术史,可能是术中或者术后炎症造成局部淋巴循环障碍,导致脉管瘤(血管淋巴管瘤)的形成
三、本例体会
本例患者病灶靠近肝脏边缘,受患者呼吸动度及肠气干扰的影响,常规超声易漏诊,且患者有胆囊切除手术史,很容易将该病灶误认为是胆囊术后改变。行超声造影检查时因病灶难以固定,给之后分析病灶性质带来极大困难。加之该患者有肺腺癌病史,给诊断带来很大干扰,增加了诊断的难度。该病灶动脉期呈快速高增强,门脉期呈等增强,延迟期呈稍低增强,结合病史以及多个影像学资料,考虑转移灶不能除外。如果没有肺癌病史干扰,或许会考虑血管瘤的诊断。寄生虫感染超声造影无特异性,加之患者无寄生虫感染临床表现,也无明显牧区生活史,实验室检查也无阳性结果,因此术前诊断寄生虫感染非常困难。该病例无论是从病史考虑,还是多种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最终均未作出正确诊断,由此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多学习,不断总结经验。
编辑:李娟责任编辑:谯朗卢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