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本无底,前进莫仿徨。
往
期
回
顾
录
第一章第一节人体解剖学基础第一章第二节骨关节系统第一章第三节呼吸系统第一章第四节消化系统第一章第五节脉管系统第一章第六节泌尿与生殖系统第一章第七节神经系统第一章第八节内分泌系统第一章第九节感觉器官第一章第十节人体的生理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结构第二章第二节磁学基础知识第二章第三节激光学基础知识第二章第四节X线摄影基础第三章第一节X线的产生第三章第二节X线的本质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三章第三节X线强度、X线质与X线量第三章第四节X线的吸收与衰减第三章第五节第五节辐射量及其单位第三章第六节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第三章第七节X线的测量第三章第八节X线的防护第四章第一节数字图像的特征第四章第二节数字图像的形成第四章第三节数字图像的处理第四章第四节数字图像评价第四章第五节计算机辅助诊断第五章第一节头部,考点一览第五章第二节颈部,解剖重点第五章第三节胸部,解剖重点!第五章第四节腹部考点一览第五章第五节男性盆部和会阴断层重点第五章第六节女性盆部和会阴断层重点第五章第七节脊柱区第六章第一节CT影像诊断基础
(此节文字较多,可有纰漏,敬请反馈)
1、脑实质密度改变与正常脑组织相比,病灶的密度变化分为:
(1)高密度灶:指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钙化、血肿、肿瘤等。
(2)等密度灶:指密度类似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亚急性出血、脑肿瘤、脑梗死等。通常根据脑室、脑池的移位和变形或在周围水肿带的衬托下,可以判断等密度病灶的存在。
()低密度灶:指密度低于正常脑组织的病灶,如部分脑肿瘤、囊肿、脑梗死、陈旧性出血、脑水肿或脑脓肿等。
(4)混杂密度灶:指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密度的病灶,如颅咽管瘤、恶性胶质瘤和畸胎瘤等。
2、结构、形态改变发现病灶后,还应该注意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数目,病灶内有无出血、坏死,以及病灶周围有无水肿、中线结构是否有移位、脑室和脑池的大小、形态有无变化等。
、对比增强改变根据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血供情况的差异,注射对比剂后,会产生相应的密度改变,从而能更好地显示病灶。
2、颅骨骨折:
颅盖骨折:多为线性骨折、凹陷骨折,骨折片陷入颅腔,压迫脑组织;位于大静脉窦部的骨折。
颅底骨折:颅底骨折绝大多数是线性骨折,个别为凹陷骨折;按其发生部位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
CT是颅骨骨折的主要检查方法,表现为骨折的连续性中断、移位,还可见颅缝增宽分离;并能确定颅内血肿的位置、氛围和周围的脑水肿,以及脑室变形和中线移位等情况。颅底骨折常累及颅底孔道,从而损伤通过的神经血管,并可发生鼻窦粘膜增厚、窦腔积血;前中颅底骨折多见,前颅底筛板骨折易造成脑膜撕裂,形成脑脊液鼻漏;中颅底骨折易累及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和破裂孔。
(2)脑挫裂伤:指颅脑外伤所致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
CT表现:①损伤区局部低密度改变:其大小从几厘米至全脑,形态不一,边缘模糊,白质区明显。约有1/为多发病灶。低密度区数天至数周后,有些可以恢复正常脑组织密度,有些进一步发展为更低的密度区,提示脑组织软化。挫裂伤重并且范围大者,晚期可出现脑内囊性病灶。②散在点片状出血:位于低密度区内,形态常不规则,有些可融合为较大血肿。~7天开始吸收,1~2个月完全吸收或遗有低密度区。③蛛网膜下腔出血:较重的脑挫伤常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大脑纵裂池、脑池、脑沟密度增高。但数天后密度即减低、消失。④占位及萎缩表现:挫裂伤范围越大,占位效应越明显。表现为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重者出现脑疝现象。水肿高峰期过后,占位征象逐渐减轻,后期出现脑萎缩征象。⑤合并其他征象:如脑内血肿、脑外血肿、颅骨骨折、颅内积气等。
、颅内血肿颅脑损伤后引起颅内继发性出血,血液积聚在颅腔内达到一定体积,形成局限性占位性病变,产生脑受压和颅压增高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1)硬膜外血肿:颅内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
CT表现:平扫血肿表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形(梭形)高密度区,边界锐利,血肿范围一般不超过颅缝(可跨中线),血肿密度多均匀。后期血块完全液化呈低密度,可见占位效应。
(2)硬膜下血肿:颅内出血积聚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
CT表现:急性期表现为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亚急性和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杂密度。硬膜下血肿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但不跨中线),由于常合并脑挫裂伤,故占位效应显著。
()硬膜下积液
CT表现:可直接显示硬膜下积液,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与脑表面间薄的新月形低密度区,其密度略高于或等于脑脊液密度。局部脑回轻度受压。
1、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见有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
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主要病因是脑的大或中等管径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CT表现:①脑组织内的低密度区,24小时内CT检查可无阳性表现或仅显示模糊的低密度区。24小时后CT检查可显示清楚的低密度区,其特点是低密度区的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相一致。②占位效应:脑梗死后2~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此时可有占位效应。③脑萎缩:一般在脑梗死1个月以后出现。
腔隙性梗死:是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
CT表现:基底节区或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直径为10~15mm,无明显占位表现,可多发。4周左右形成脑脊液样低密度软化灶。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
CT表现:急性期:脑内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灶,CT值在50~80Hu,灶周出现水肿,血肿较大者可有占位效应。亚急性期:血肿密度逐渐减低,灶周水肿由明显到逐步减轻;血肿周边吸收,中央仍呈高密度。慢性期: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或裂隙状,病灶大者呈囊状低密度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动脉瘤破裂。
CT表现:直接征象:脑沟、脑池密度增高,出血量大时呈铸型。间接征象:脑积水、脑水肿、脑梗死、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脑疝等。
动静脉畸形(AVM):CT平扫时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病灶,其中可见等或高密度点状、线状血管影以及高密度钙化和低密度软化灶。增强可显示异常血管和引流血管。
颅内动脉瘤:指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
CT表现:平扫为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有均匀强化,CTA三维立体重建可显示动脉瘤及其与载瘤动脉关系。
2、颅内肿瘤
星形细胞肿瘤是原发颅内肿瘤最常见的类型,约占60%。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向外可侵犯皮层。星形细胞瘤分为1~4级,1、2级分化良好,恶性度低;、4分化不良,恶性度高。
CT表现:幕上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脑内均匀的低密度灶,类似水肿,少数为混杂密度病灶;约1/4的病变有钙化;肿瘤边界大多数不清楚。
1、2级分化良好,恶性度低。
Ⅲ、Ⅳ级密度不均匀,肿瘤中的高密度常为肿瘤内出血,钙化出现率很低。
、4级分化不良,恶性度高。
少突胶质细胞瘤为颅内最易发生钙化的脑肿瘤之一。
CT表现:钙化是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特点,钙化可呈局限点片状、弯曲条索状、不规则团块状。
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细胞。
CT表现:肿瘤多位于脑室系统内,以第四脑室为多。肿瘤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内可有散在低密度囊变区和高密度钙化。
脑膜瘤为常见的颅内肿瘤,仅次于神经上皮肿瘤。
CT表现:典型表现肿瘤以宽基底靠近颅骨或者硬脑膜:可有颅骨的增厚、破坏或变薄等脑外肿瘤的征象。
垂体腺瘤按体积分为垂体微腺瘤(<10mm)和垂体大腺瘤。
CT表现:垂体微腺瘤需冠状位和薄层增强扫描;垂体大腺瘤:肿瘤呈圆形,也可呈分叶状。冠状位扫描显示肿瘤呈哑铃状,这是由于伸于鞍上,中部受鞍隔束缚之故。
颅咽管瘤可沿鼻咽后壁、蝶窦、鞍内、鞍上至第三脑室前部发生,但以鞍上多见。
CT表现:肿瘤以囊性和部分囊性为多,CT变化较大。
松果体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多呈球形,包膜完整,也可浸润生长。
CT表现:松果体生殖细胞瘤于三脑室后部出现,边缘清楚,稍不规则、不很均匀的略高密度灶。钙化常见而清楚。
听神经瘤是脑神经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绝大多数为神经鞘瘤。
CT表现:肿瘤居岩骨后缘,以内耳道为中心。肿瘤多为类圆形,少数为半月形。可压迫第四脑室,使其变形闭塞,形成阻塞性脑积水。
脑转移瘤
CT表现:肿瘤密度不等,60%~70%的病例为多发,且多表现为很小的肿瘤却有广泛水肿,此为转移瘤的特征。小病灶大水肿。
1、CT横断及冠状面可清晰准确地显示眶内异物的位置及异物数量。CT对不透光和半透光的异物较X线平片敏感,可发现小至0.6mm的铁、铜等金属,对铝等半透光异物,显影最小径为1.5mm。对一些合金、玻璃碎屑亦可发现,但对木屑、泥沙等透光性异物不能检出。
2、眼眶和视神经管骨折常规采用HRCT。
、视网膜母细胞瘤:为神经外胚层肿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特征:钙化多见,钙化可呈团块状、片状或斑点状。扩散或转移征象:眼球完整性破坏或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
4、海绵状血管瘤:CT值平均55Hu,肿瘤钙化少见;可见眶尖“空虚”征,即眶内肿瘤不侵及眶尖脂肪。增强扫描的特征性“渐进性强化”表现。
5、颈动脉海绵窦瘘:CT表现:眼上静脉增粗,海绵窦增大,还可继发眼球突出,眼外肌增粗,眼睑肿胀。
6、鼻息肉CT扫描所见为单侧或双侧鼻腔、鼻窦软组织团块儿影,通常为黏液或软组织密度,用软组织窗显示更为明显。
7、鼻和鼻窦骨折:HRCT能客观显示外伤后诸骨骨质细微改变,已成为常规检查方法。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
8、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好发于儿童,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
9、慢性中耳乳突炎病理可分三型:单纯性、坏死型、胆脂瘤型。
10、鼻咽纤维血管瘤:好发于10~25岁男性青少年,本瘤本属良性,但具有侵袭性。
11、鼻咽癌:是鼻咽部黏膜上皮发生的癌肿。CT表现:①鼻咽腔变形、不对称:鼻咽癌最好发生于咽隐窝,可呈小肿块突入鼻咽腔,一侧咽隐窝消失、变平为最常见的早期表现。②鼻咽侧壁增厚、软组织肿块。③咽周软组织及间隙改变。④继发炎症。⑤颅底骨质破坏。⑥淋巴转移。⑦远处转移。
12、喉部良性肿瘤:喉部良性肿瘤发生率极低,组织学种类多,多数好发于声带附近。
1、喉部恶性肿瘤:主要为喉癌,好发生于50~60岁以上中老年人。早期呈乳头状结节,晚期可向喉外发展。
可分为4种类型,声门上型癌:表现为会厌游离缘或杓会厌皱襞软组织增厚或结节样肿块。声门型癌:早期局限于声带内,仅见双侧声带不对称,肿瘤易侵犯前联合,然后向对侧声带浸润。声门下型癌:原发声门下型癌极少见,若声带下气管与环状软骨间出现软组织块影则提示异常。贯声门癌(声门旁型):为喉癌晚期表现,肿瘤累及声门区及声门上区。
14、颈动脉体瘤:是化学感受器肿瘤的一种。
15、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管:胚胎期甲状舌管若未退化,残留组织可形成囊肿或瘘管。
16、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细胞的良性肿瘤。
17、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有较高价值。
18、甲状腺肿瘤:良性肿瘤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影,癌则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的不均匀低密度影。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CT表现
1、气管、支气管病变:阻塞性肺气肿是指肺组织过度充气而膨胀的一种病理状态。包括小叶性肺气肿或肺泡性肺气肿;多数肺泡破裂合并而成的较大含气空腔成为肺大泡,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增高,肺纹理减少或消失。一侧性肺气肿常见于异物或肿瘤。CT可直接显示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形态以及气管支气管狭窄和梗阻。
2、肺部改变
(1)肺泡充实性病变分为肺实变和磨玻璃密度影。呈小片状、大片状、肺段性、大叶性或弥漫性分布。肺实变的密度高于血管的密度,为均匀性高密度影,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
(2)增殖:CT表现:呈结节、肿块或大片状影像,边界清楚,动态变化缓慢。
()纤维化:CT表现:①局限性纤维化;②较广泛纤维化;③弥漫性纤维化。
(4)钙化:是肺组织退变或坏死后钙盐沉积所致,是病变愈合的表现。CT表现: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缘清晰锐利的高密度阴影。
常见的钙化形式有:①局限性钙化:肺内结核多见;
②弥漫性钙化:弥漫性细微点状钙化见于肺泡微石症,尘肺则多见多发小结节钙化。
(5)空洞:为肺组织部分性坏死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CT表现分为:①虫蚀样空洞;②厚壁空洞;③薄壁空洞。
(6)肿块CT表现:CT可以观察肿块的边缘、肿块的内部结构、肿块邻近结构的改变、肿块的强化等信息,从而提供对确定肿块性质更多的信息。
、胸膜改变
(1)胸腔积液:病理情况下胸膜腔内液体增多即为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分三种:
①游离性胸腔积液:在纵隔窗表现为后胸壁内侧与胸壁平行一致的弧形窄带状液性密度影。
②包裹性积液:在纵隔窗上侧胸壁的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透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
③叶间积液:为叶间少血管区内片状或带状的高密度影。
(2)气胸和液气胸
①气胸: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CT表现:患侧肺外带异常透亮区,其内无肺纹理;肺组织受压,向肺门处萎陷。
②液气胸:胸腔内积气液并存。CT表现:液体分布于背侧,气体分布于腹侧,可见明确的气液平面及萎缩的肺边缘。
4、纵隔改变
主要有形态的改变、密度的改变(根据CT值可将纵隔病变大致分为四类:①脂肪密度病变;②实性病变;③囊性病变;④血管性病变。)、增强的改变、位置的改变(CT能够查明引起纵隔移位的原因。)。
1、气管、支气管异物病理主要为异物引起的机械性阻塞、刺激性损伤和继发性感染等。
2、慢性支气管炎CT表现:显示支气管壁增厚,易显示“轨道征”,出现肺气肿者显示肺组织密度低而不均匀,气管呈刀鞘状改变,间质纤维化者可见弥漫性网状阴影。应用HRCT可显示肺间质及肺实质的细微改变。
、支气管扩张可分为囊状扩张、柱状扩张和混合型扩张。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宽,当扩张的支气管走行和CT检查层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状,称为“轨道征”。当和检查平面垂直时则表现为厚壁的圆形透亮区,此时,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表现为“印戒征”囊内出现气液平面是囊状支气管扩张最具特异的征象。
4、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病理改变为四期:①充血期;②红色肝样变期;③灰色肝样变期;④吸收消散期。CT表现:主要是病变呈大叶性或肺段性分布,病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5、支气管肺炎好发于两肺下叶,CT表现:小片状实变影的周围,常伴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阻塞性肺不张的邻近肺野可见代偿性肺气肿表现。CT易于显示病灶中的小空洞。
6、间质性肺炎CT表现:普通CT扫描可见两侧肺野弥漫分布的网状影,以下肺野明显。高分辨CT可见小叶间隔及叶间胸膜增厚。
7、肺脓肿分为两种。
急性肺脓肿:表现为较大状高密度阴影,纵隔窗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灶坏死液化呈低密度,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洞,其内可见气-液平面或液-液平面。新形成的空洞内壁多不规则。
慢性肺脓肿:周围可有广泛纤维条索影和胸膜增厚,脓肿壁厚,内壁清楚,但一般不规则或形成多房空洞。
8、结核病的分类:①原发性肺结核(Ⅰ型);②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③继发性肺结核(Ⅲ型);④结核性胸膜炎(Ⅳ型);⑤其他肺外结核(Ⅴ型)
结核分类
CT表现
原发性肺结核
CT可清楚显示原发病灶、引流的淋巴管炎及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①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三均匀):可清晰显示弥漫性的粟粒性病灶;②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两中上肺野分布较多;大小不均,粟粒结节可互相融合形成大于粟粒的结节;密度不均,部分病灶可见钙化,即所谓分布、大小、密度三不均匀
继发性肺结核
①浸润为主型;②干酪为主型:结核球、干酪性肺炎;③空洞为主型。
结核性胸膜炎
①干性胸膜炎;②渗出性胸膜炎。
9、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的黏膜上皮和肺泡上皮。按发生部位可将肺癌分为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三型。
中心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
肺泡癌
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是中心型肺癌的间接征象;
早期周围型肺癌病灶分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磨玻璃和实性混合密度结节
是一种周围型肺部恶性肿瘤,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常位于胸膜下,结节周围以短细毛刺为主。
肿瘤征象
支气管管壁增厚与中央型肺癌的管外肿块或合并淋巴结肿大形成肺门区的肿物
肺癌边缘毛糙,表现为病变边缘有细小的毛刺。分叶征较多见,在分叶之间可见血管影像。短细毛刺。
中央型肺癌的转移表现:胸内淋巴结转移引起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CT血管造影可显示肿瘤对血管的侵犯,如肺静脉、上腔静脉及肺动脉受侵。
肿瘤的周围征象:胸膜凹陷征是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三角形影像
增强后,肿瘤多表现为明显强化。
10、胸腺瘤分为:①上皮细胞型;②淋巴细胞型;③混合型。
11、畸胎类肿瘤病理学一般分为两个类型:①囊性畸胎瘤;②实质性畸胎瘤。
12、淋巴瘤是全身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
1、神经源性肿瘤多数位于椎旁间隙,少数肿瘤偏前;主要分交感神经源与周围神经源两大类。
1、心脏基本病变的CT表现。心肌的异常表现
心腔的异常表现
厚薄的改变:普通CT平扫不能观察心肌厚度的变化,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良好显示心肌的厚度心肌梗死可见心肌局部变薄及室壁瘤的形成。多层CT可直接显示房、室间隔的缺损,甚至复杂心脏畸形。
大小的改变:CT增强扫描可直观显示心腔内径的变化,如心腔扩大(扩张型心肌病),心腔狭小(肥厚型心脏病);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室壁瘤可见心室腔局部向外扩张
密度的改变:冠状动脉病变常导致心肌血供的改变,最终导致心肌缺血或梗死,坏死心肌由结缔组织取代。CT增强扫描表现为局部心肌密度减低或无强化区;而心肌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均表现为与正常心肌不同的增强表现
密度的改变:心腔内肿块或血栓可表现为心腔内低密度的充盈缺损。
运动的异常:MSCT可反映局部心肌缺血等病变所致的运动异常,如心肌梗死时局部心室壁的反常运动。
2、心脏常见疾病的CT表现
1、先天性心脏病:(1)房间隔缺损(ASD)严重时出现心房水平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
(2)室间隔缺损(VSD)缺损分为三种类型:①膜部间隔缺损;②漏斗部间隔缺损;③肌部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PDA)占先心病的21%左右,动脉导管未闭分为三型:①管型;②漏斗型;③窗型。左心房、左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因此而增大。
(4)法洛四联症(TOF)占先心病的11%~14%,居发绀型先心病的首位。病理包括四种畸形:①肺动脉狭窄;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畸形。
2、风湿性心脏病(RHD):二尖瓣狭窄最为常见。
、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腔扩张、肺淤血。
4、肺源性心脏病(PHD):也就是肺心病,由广泛纤维化及肺气肿,肺血管床逐渐闭塞,使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张及右心功能不全。
5、心包积液:压迫心脏导致心室舒张功能受限。CT表现:心包厚度增加(>4mm)增强扫描时,积液密度无变化,但壁层心包有强化,使心包积液显示更清楚。
6、缩窄性心包炎:CT表现:最主要的征象是心包增厚,在5~20mm,呈弥漫性,但各部位增厚的程度可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扩张的左、右心房,而左、右心室则呈管状,室间隔变直、肥厚。
1、胃肠道
1、食管壁超过5mm,胃壁超过10mm,小肠壁超过5mm为管壁增厚。大肠壁超过5mm为可疑壁增厚,超过10mm可确定异常消化道管壁增厚。
2、小肠大于cm,结肠大于5cm可定义为扩张。
、良性的肿块常呈半椭圆形偏心性,表面光滑;恶性的肿块多见不规则状,向外浸润并形成腔内外肿块,有时还可见表面有不规则溃疡及周围浸润。
4、周围脂肪层存在与否是判断肿瘤有无向浆膜浸润和是否与周围脏器粘连的重要指征。
5、消化道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现象:一般认为淋巴结直径超过15mm者有诊断意义。
6、CT可显示消化道恶性肿瘤远隔脏器转移征象。
7、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胃窦、小弯、贲门区常见。癌组织起源于胃黏膜。CT常见征象为胃壁增厚且柔韧度消失而呈僵直硬化的改变CT检查的主要价值在于肿瘤的分期、治疗计划的制定及评估治疗效果与复查随访。
8、结肠、直肠癌:分布以直肠与乙状结肠多见,占70%左右。腺癌多见;病理分型为:增生型、浸润型和溃疡型。CT表现:肠壁增厚,向肠管内突出的肿块影;肿块密度不均匀,边缘不规则;肠腔狭窄、阻塞。螺旋CT仿真结直肠镜技术可观察结肠癌完全性梗阻时阻塞近段肠腔内的情况。
2、肝胆脾胰
1、肝脏的异常CT表现主要包括大小、形态、边缘和密度异常、占位性病变和肝血的改变。
2、胆道:CT对胆道梗阻性病变作明确定位,可以跟踪扩张的胆管直至胆管狭窄、阻塞的部位。
、CT上可敏感显示胰腺外形、大小、密度、边缘及周围异常的改变,正常时CT平扫主胰管不显示,扩张的胰管在CT上表现为胰腺中央条状低密度影。
4、肝细胞癌通常称为原发性肝癌或肝癌,病理学分三型:①巨块型;②结节型;③弥漫型。
5、肝细胞癌易侵犯门静脉和肝静脉而引起血管内癌栓或肝内外血性转移;侵犯胆道引起阻塞性*疸;CT增强过程表现为“快进快出”现象。
6、肝海绵状血管瘤:为常见肝良性肿瘤。CT增强过程表现为“早出晚归”的特征。
7、肝囊肿:临床上分为单纯型肝囊肿和多囊肝,前者包括单发、多发性肝囊肿,后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病变,常合并多囊肾。CT平扫显示肝实质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锐利,境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CT值为0~20Hu,对比增强检查后囊内无对比增强。
8、肝脏转移瘤:四条途径①邻近器官肿瘤的直接侵犯;②经肝门部淋巴性转移;③经门静脉转移,常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肝转移途径;④经肝动脉转移,肺癌比较常见。增强扫描动脉期出现不规则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可出现整个瘤灶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平衡期对比增强消退。少数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构成所谓“牛眼征”
9、肝脓肿:是肝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增强CT对比,脓肿壁呈环形明显强化,脓肿和周围水肿带无增强。环形强化的脓肿壁和周围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所谓的“环征”。
10、超过肝正常脂肪(5%)的含量则可导致脂肪肝。CT值测量低于正常,严重者出现负的CT值。如果肝/脾CT值之比<0.85,则可诊断脂肪肝。
11、肝硬化由于肝炎、酗酒等原因导致肝细胞的损害、变性、坏死与再生,纤维增殖,使肝脏变形变硬,也可因胆管阻塞引起胆汁性肝硬化。分为三型①小结节型(相当于门静脉性肝硬化),结节大小<1cm;②大结节型(相当于坏死后性肝硬化),结节大小为1~cm;③混合型,多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大小结节共同存在。CT表现:早期肝脏可能表现增大,中晚期肝硬化表现为肝各叶大小比例失调,全肝萎缩。肝边缘凹凸不平;肝弥漫性或不均匀密度降低;肝裂增宽;常继发脾大、门静脉扩张、侧支循环形成、腹水。
12、胆结石症:我国的胆结石以胆色素类结石常见。胆总管结石时上部胆管扩张。
1、胆囊炎:分为①急性胆囊炎;②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通常由于胆结石嵌顿和蛔虫阻塞,CT表现:急性胆囊炎的主要表现有:胆囊增大,直径>5cm;胆囊壁弥漫性增厚超过mm;增厚的胆囊壁有增强明显。
14、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为最常见胰腺疾病,其病因主要由胆系疾病或饮酒所引发。
急性胰腺炎CT表现
慢性胰腺炎CT表现
胰腺体积弥漫性增大;密度正常或轻度下降;胰腺轮廓模糊;渗出明显者合并胰周积液;增强扫描,坏死区密度减低;可合并假性囊肿。
胰腺腺体萎缩,胰管扩张,约4%病例同时有假性囊肿存在。
15、胰腺癌:胰腺癌多发源于胰管上皮细胞,胰腺癌发生在胰头部最多,胰体癌其次,胰尾癌更次之。
、泌尿生殖
1、肾细胞癌:为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其次为肾盂癌和肾母细胞瘤。病理类型有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
2、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肾脏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系由平滑肌、血管及脂肪组织所构成。增强扫描肿块的脂肪成分无强化,而血管性结构发生较明显强化。
、肾结核:绝大多数由血源性感染引起,原发病灶主要位于肺。其中90%位于皮质,10%位于髓质。肾结核钙化时,呈多发点状或不规则高密度影,甚至全肾钙化。
4、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病,结石可位于肾盏、肾盂直至尿道的任何部位。结石由草酸钙、磷酸钙、胱氨酸盐、尿酸盐和碳酸钙等成分组成。输尿管结石上方的输尿管常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并与高密度影处突然截断,CT表现:当结石仅表现为高密度影,而不伴有上方尿路扩张积水时,需行CTU延迟扫描,可见平扫的高密度在输尿管内。
5、肾囊肿:病理上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多起于皮质,常突向肾外。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
6、膀胱癌:多为移行细胞癌,少数为鳞癌和腺癌。易发生在膀胱三角区和两侧壁。CT表现:自膀胱壁突入腔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肿块形态不规则,呈结节、分叶、不规则或菜花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多为均匀强化。
7、子宫平滑肌瘤:又称为子宫肌瘤,由平滑肌及纤维间质所组成,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8、卵巢癌:是卵巢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为浆液性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卵巢癌的延伸包括局部侵犯、腹膜腔的直接种植和淋巴转移,而血行转移较少见。CT表现:肿瘤的间隔、囊壁和实体部分发生显著强化。多数肿瘤并有显著量腹水。肿瘤发生腹膜腔转移时,可造成大网膜弥漫性增厚,密度不均匀增高,形如饼状。
9、卵巢畸胎瘤:是卵巢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由来自三个胚层的成熟组织构成,其中以外胚层组织为主。肿瘤呈囊性,表面光滑,囊壁较厚,内含皮脂样物质、脂肪、毛发,并可有浆液、牙齿或骨组织。大约10%的囊性畸胎瘤为双侧性。恶性发生率很低。
10、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变。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移行带,表现为腺体组织和基质组织有不同程度增生。当增大的移行带压迫邻近的尿道或膀胱出口时,导致不同程度膀胱梗阻。CT表现:前列腺弥漫性一致性增大。如耻骨联合上方2cm或更高层面仍可见前列腺,或前列腺横径超过5cm,即可判断前列腺增大。增大的前列腺密度无改变,边缘光滑锐利,增强扫描增大的前列腺呈较均一强化。
11、前列腺癌:主要发生在前列腺的周围带(70%),大多数为腺癌(95%)
CT表现:早期仅表现为前列腺增大,而密度无明显改变;进展期前列腺癌CT能够清楚显示肿瘤的被膜外侵犯,表现为正常前列腺形态消失,代之为较大的分叶状肿块。肿瘤侵犯精囊,造成精囊不对称、精囊角消失和精囊增大。
4、急腹症
12、胃肠道穿孔:是常见的急腹症,常继发于溃疡、外伤、炎症及肿瘤。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常见。典型表现为膈下游离气体。
1、肠梗阻:一般分为:①机械性(最为常见);②动力性;③血运性。
如果肠管相互融合成团,或与腹壁相连,提示为粘连性梗阻;如果肠道内或腹腔内可见肿块,提示为肿瘤引起的梗阻;如有肠套叠,则可显示出典型的CT征象,出现三层肠壁征。
1、骨质疏松:指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即有机质和无机质都减少,但骨内两者比例仍正常。骨质疏松的CT表现主要是骨密质减低。
2、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钙化不足。CT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糊、变细,骨皮质变薄。可见假骨折线。
、骨质破坏:指原有骨结构被病理组织所取代而造成的骨组织的缺失。CT易于区分松质骨和皮质骨的破坏。
4、骨质增生硬化:指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增粗,是成骨活动增加或破骨活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5、骨膜增生:又称骨膜反应,X线表现为一段长短不等,与骨皮质平行的致密线,它同骨皮质间有1~2mm宽的透亮间隙。常见的有层状、葱皮状、花边状、针状、放射状。因为CT空间分辨率不足,常不能显示多层骨膜增生。
6、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CT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7、软骨钙化:可为生理性的或病理性的。瘤软骨钙化属病理性钙化。由于避免了组织的重叠,CT能较平片更好地显示瘤软骨钙化的特征。
8、关节肿胀:CT可直接显示软组织密度的关节囊肿胀或增厚;关节腔积液X线一般不能显示。
9、关节破坏:包括关节软骨破坏和骨质破坏,CT可以清晰显示。
10、关节退行性变:基本病理变化为软骨变性、坏死和溶解,逐渐为纤维组织或纤维软骨所代替。
11、关节强直:分为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关节骨性强直在CT上表现为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消失,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连接两侧骨端。
12、CT对软组织病变的观察明显优于X线。
1、骨折:是指骨结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中断。儿童骨骺分离亦属于骨折。
14、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断端多呈高密度致密带;儿童青枝骨折表现为骨小梁扭曲或骨皮质部分断裂
15、骨折可分为创伤性骨折(完全或不完全)、病理性骨折和疲劳性骨折(行*骨折)。
16、肉芽组织修复期:骨折后数小时;骨痂形成期:骨折1~2周后;骨性愈合期在骨折后~12个月;塑形期儿童需1~2年,在成人则需2~4年。
17、外伤后骨质疏松:可引起废用性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可以延缓骨折的愈合。
18、创伤性关节炎:CT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边缘骨赘形成,周围韧带骨化。
19、柯莱斯(Colles)骨折:是指桡骨远端,距离远侧关节面2~cm内的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和向掌侧成角。桡骨前倾角减小或呈负角,使手呈银叉状畸形,伴有尺、桡骨远端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与柯雷骨折的作用力相反,跌倒时手腕掌屈手背触地,使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和向背侧成角,称史密斯(Smith)骨折或反柯雷骨折。
20、股骨颈骨折:内收型(错位型、不稳定型);外展型(嵌入型、稳定型):较少见。
21、脊柱骨折:表现为椎体呈楔形变形,前缘皮质断裂、凹陷或凸出,椎体中央因骨小梁相互压缩而出现横行致密线。
22、肩关节脱位:常见于青壮年和老年人,可分为前脱位(多见,占95%以上)和后脱位。
2、髋关节脱位:少见,分为后脱位、中心脱位和前脱位,以后脱位多见。
24、化脓性骨髓炎是骨髓、骨和骨膜的化脓性炎症。
25、化脓性关节炎:CT表现:早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囊增大,关节间隙增宽。局部骨质疏松。骨质破坏以关节承重部位出现早而明显。晚期可出现骨性强直或纤维性强直。
26、类风湿关节炎好发部位:四肢小关节。
27、强直性脊柱炎:脊柱韧带、关节突、关节囊及椎间盘发生广泛钙化、骨化,呈“竹节”状脊柱。
28、肿瘤向骨外发展时,肿瘤突破处,骨膜遭破坏,其残端呈三角形,称Codman三角。
试题:
1.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正确的是()
A.出血多位于大脑纵裂和脑底池
B.多见于儿童脑外伤
C.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于脑室内
D.蛛网膜下腔出血于7天左右,MRI仍可能发现出血灶的痕迹
E.蛛网膜下腔出血于7天后,CT检查常发现出血灶
答案:E
2.膀胱癌的CT检查,不能显示()
A.突人膀胱内的肿瘤
B.输尿管开口肿瘤阻塞
C.膀胱壁局部浸润增厚
D.肿瘤侵入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深度
E.精囊、前列腺和盆腔内邻近组织受侵
答案:D
.属于大叶性肺炎CT表现的是()
A.支气管截断
B.支气管双轨征
C.支气管腔狭窄
D.支气管壁增厚
E.空气支气管征
答案:E
4.男性患者,65岁,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右下肺内有一类圆形病灶,呈分叶状,有小毛刺,密度不均匀,偏心空洞有壁结节,纵隔内见淋巴结肿大,最可能诊断为
A.中央型肺癌
B.周围型肺癌
C.肺结核瘤
D.肺转移瘤
E.纵隔肿瘤
答案:B
5.肺肿块鉴别要点,下列哪项错误()
A.良性肿块的边缘常较光整
B.恶性肿瘤钙化率较低
C.“毛刺征"对肿块良恶性鉴别价值不大
D.4cm以上肿块则以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E.“空洞征"多提示为肺癌
答案:C
6.CT发现下列哪种征象可确诊肝脓肿()
A.圆形病灶内见气体和(或)液面
B.平扫呈环形略低密度灶
C.增强扫描环形强化
D.增强扫描病灶外周可见低密度水肿带
E.病变边界清晰
答案:C
7.中年女性,右上腹隐痛半年,伴*疸1个月,CT示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未见显示,其局部见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块轻度强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胆囊炎
B.慢性胆囊炎
C.胆囊结石
D.肝癌
E.胆囊癌
答案:E
8.下列哪项不是胰腺癌的典型CT改变()
A.局部实质肿块
B.肿块远端腺体萎缩
C.肿块后方胰管局限性扩张
D.胰管不规则钙化
E.胰周血管受侵包裹
答案:C
9.原发性肝癌的一般强化特点是()
A.“快进慢出”型
B.“快进快出”型
C.“慢进快出”型
D.“慢进慢出”型
E.无规律
答案:B
10.胰腺检查诊断价值较小的方法是()
A.CT
B.MRI
C.线平片和钡餐检杳
D.ERCP
E.USG
答案:C
11.患者,男,41岁,腹痛半年。CT示胰腺略小并见较多细小钙化灶,胰管轻度扩张。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胰腺结核
B.慢性胰腺炎
C.急性胰腺炎
D.胰腺癌
E.动脉硬化钙化
答案:B
12.胰腺癌最常见的部位是()
A.胰头
B.胰体
C.胰尾
D.胰头和胰体均受累
E.全胰受累
答案:A
1.以下不出现强化的是
A.肝癌
B.肝脓肿
C.肝囊肿
D.肝血管瘤
E.肝腺瘤
答案:C
14.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为()
A.咽鼓管圆枕
B.鼻咽顶壁
C.梨骨后缘
D.咽隐窝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15.用造影剂扩张开的胃壁厚度超过()mm为胃壁增厚
A.5
B.10
C.15
D.20
E.25
答案:B
16.胰腺炎和胰腺癌CT扫描最重要的鉴别征象是()
A.病变是否侵犯、包埋邻近血管
B.胰腺是否弥漫性增大
C.脾静脉是否受推压
D.肠系膜上静脉是否受推压
E.门静脉是否受推压
答案:A
17.哪项不是肺内良性肿块的特点()
A.肿块边缘税利无毛刺
B.CT增强扫描CT值升高在20Hu以下
C.肿块直径多在4cm以下
D.肿块周围有卫星灶
E.肿块多为圆形,其内密度均匀
答案:D
18.下列关于脑梗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病变
B.2~5天后脑水肿最明显
C.梗死灶与病变动脉供血区一致
D.梗死灶常呈楔形或扇形
E.增强扫描后各期脑梗死病灶均不强化
答案:E
19.关于胃的CT检查,哪项是不正确的()
A.CT检查胃需用硫酸钡充盈
B.CT检查胃需用对比剂或清水充盈
C.胃周围脂肪线消失提示肿瘤已突破胃壁
D.CT检查胃癌能直接观察对胃壁侵犯情况
E.CT检查胃癌可直接反映肿瘤的大体形态
答案:A
20.关于腔隙性脑梗死,哪项是错误的()
A.深部皮质小血管闭塞所致
B.低密度缺血灶,直径10~25m大小
C.中老年人常见
D.MRI表现长T1和长T2信号异常
E.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灶十分敏感
答案:A
21.下列不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特点的是()
A.骨质破坏
B.骨膜反应
C.死骨
D.软组织肿块
E.发热
答案:E
22.关于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平扫多为类圆形
B.边界多数清晰
C.多数密度均匀
D.病灶中心可有更低密度区
E.增强扫描"快进快出"
答案:E
2.以下可以出现环状强化且内壁光滑的是()
A.肝癌
B.肝脓肿
C.肝囊肿
D.肝血管瘤
E.肝腺瘤
答案:B
24.关于肝转移癌的MRI表现,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T1W1呈稍低信号
B.T2WI呈稍高信号
C.病灶中心可呈长T1长T2信号
D.常见“灯泡征”
E.“牛眼征"是肝转移癌特征性表现之一
答案:D
25.肺野内片状致密阴影,边缘模糊,其中心密度减低,形成透亮区,并有液平面。应考虑为()
A.癌性空洞
B.结核性空洞
C.肺脓肿
D.肺囊肿
E.肺包虫囊肿
答案:C
25.关于肝癌CT平扫检查,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灶为较低密度
B.脂肪肝或肝硬化时,肝实质与病灶间密度差缩小
C.肿瘤细胞分化越好,其密度与正常肝差异越大
D.可发生坏死、出血和钙化
E.脂肪肝特别显著时,病灶成为较高密度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