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记得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是“肥肉长在哪里你最不担心呢?”答案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长在别人身上”。问题是如果这些肥肉都长在自己身上,长在哪里才安全?长在哪里又是最危险的呢?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人一到年龄就开始长肚子,收都收不住。
为什么肉全都长在肚子上呢,
胳膊、腿上倒是没什么肉?
肚子、屁股一起长,裤子都不好买。
一长肥肉了怎么办,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超重?
用来判断是不是超重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体质指数BMI。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
例如:身高是1.75米,体重是70公斤,则BMI等于:
BMI=70kg÷(1.75×1.75)=22.86
那么通过一个数字怎么能知道自己是不是胖呢?根据中国标准BMI在18.5~23.9之间为正常,大于24为超重,大于28则为肥胖。普通人如果BMI大于24的话,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
但是BMI有时候会不准确,因为它没有把一个人的脂肪比例计算在内,所以一个BMI指数很大的人,实际上可能并非肥胖。例如健身教练就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他们BMI指数可能会超过27,但是却很健康,因为他们有很重比例的肌肉。因此,我们又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叫体脂率,用来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以前测量体脂率很麻烦,但是近些年出现了BIA测量法,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颇准确地测量体脂率。拥有BIA功能的体重秤也只要一两百元。18~59岁的成人的标准体脂率是11%~22%,大于22%是偏胖,大于27%则为过胖。我们在减肥的时候不能仅仅以体重下降为目标。体脂率更能反映我们的减肥效果和减肥方向是否正确。我们减肥的目是为了减少脂肪,而不是减少体重。所以一些行为比如减少水分或者减少肌肉组织(不适当节食引起),并非真正的减肥,甚至是有碍于我们减肥的。
即使一个人的BMI和BIA都正常,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脂肪长在内脏才是慢性疾病风险最大的。然而,精确测量内脏脂肪量却不容易,我们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内脏脂肪是否过多。
1、测腰臀比例(腰臀比例=腰围÷臀围)。如果男性腰臀比例在0.9以上,女性在0.8以上,就表明是内脏脂肪过剩的高危人群。
2、测腰腹皮下赘肉。试着捏肚脐周围,如果能轻松捏起两厘米,表示堆积的是皮下脂肪,如果捏不起来,表示很多脂肪堆积在内脏里。
综合以上这三种方法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胖,而且可以判断自己是不是胖的有风险啦!(以上测试方法不适合少年儿童、孕妇乳母等人群。)
二内脏脂肪让你悄悄生病
人体通过饮食等方式获得的脂肪,按照在身体分布的位置,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
是皮下脂肪,它们接近皮肤,可以用手指捏起来,能帮人体保温,但若积累过多,会成为让我们看起来“月半”的元凶。
另一类:
是内脏脂肪。它们藏得很深,将腹腔内的脏器,如肝、胰、胃、肠道等包裹起来或填塞于周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内脏脂肪。
一定量的内脏脂肪其实是人体必需的,它们对内脏起着支撑、稳定和保护的作用。但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内脏脂肪储蓄过多时,就可能引起各种健康危机。
三脂肪长在哪些地方最危险?
“油腻”的人生注定坎坷多啊!那么脂肪长在哪最可怕呢?当然是长在肚子最危险!
堆在心脏上:脂肪心
心脏太“油腻”,可能会要命!脂肪心在医学上称为心肌脂肪浸润,大量的脂肪肪组织沉积在心外膜下,并广泛浸润到心肌纤维之间,导致心肌纤维萎缩,甚至部分消失,严重可让人猝死。脂肪心与肥胖、饮酒过度和慢性酒精中*等脱不开关系。
堆在肝脏上:脂肪肝
脂肪肝可不是脂肪包裹在肝脏的表面,而是充斥在肝细胞里面。这些脂肪会损害肝脏细胞,造成脂肪性肝炎,而且这类肝细胞还会招来免疫系统的攻击,引发炎症,造成肝脏纤维化,并逐渐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脂肪肝可不是胖人的专利,瘦人也会得脂肪肝。不合理的减肥,会让身体其它部位储存的脂肪、蛋白变成脂肪转入肝脏内,如果此时又缺少脂代谢时必要的酶类,脂肪就会在肝脏滞留,这就是瘦人也得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堆在血管上:动脉硬化
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增多增大,堵塞血管,就出现了我们熟悉的脑梗、心梗,甚至会危及生命!
堆在肾脏上:肾病
有国外有研究显示,肥胖患者中约33.7%伴有慢性肾脏疾病。肾脏就像一个“筛子”,通过尿液将人体每日产生的废物、*素排出体外。脂肪大量包裹肾脏,会导致肾脏循环不畅。而且脂肪细胞可以分泌特殊的细胞因子,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促使肾小球肥大,肾组织纤维化。
堆在肠子里:肠炎
多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炎症性肠病也随之高发。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炎症性肠病是吃出来的病。有的学者发现,如果消减炎症性肠病患者富含脂肪或糖的食物,症状也会改善。
综上所述,梨型身材比苹果型身材更健康,但相比于匀称都不怎么健康。
四进入血液,引发心脑血管病
内脏中多余的脂肪可能进入血液,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增加中风和心梗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四增加耗氧量,增大心脏负担。
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需要消耗更多的氧,这意味着心脏必须更加努力泵血,才能为脂肪组织提供更多的血氧。
如果长期如此,会增大心脏的压力。动脉中脂肪堆积越多,动脉功能就越差,血管壁增厚,血流减少,还会增大血栓风险,影响全身血液循环。
五在器官堆积,引发相应疾病
如果脂肪细胞沉积在肝脏,可能引起脂肪肝,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癌。
1、堆积在胰腺的多余脂肪,可能造成胰岛细胞脂化,引发糖尿病。
2、当过多脂肪沉积在肾脏,会影响其净化血液的功能,肾脏需要更卖力地工作,严重时可能出现肾衰竭。
3、肺部一旦沉积过多脂肪,可能出现呼吸急促,造成血流中输氧量不足,导致全身乏力,影响免疫功能。
此外,内脏脂肪过多还会影响情绪和激素分泌,造成焦虑。
六中医辩证治疗肥胖
1、饮食过量,痰浊内生型
肥胖,食欲旺盛,消谷善饥,口渴喜饮,口气臭秽,头胀头晕,头重若裹,胸满痞塞,嗳气频作,肢体困重怠惰,皮肤亮泽,油脂分泌较多,湿疹痤疮,或带下粘*,外阴瘙痒,大便粘腻,有时秘结。脉滑稍数,舌质红,舌苔微*厚腻。
饮食过度,尤其是过食肥甘、膏梁厚味,或孕产期间营养过剩,摄入精美过多,势必加重脾运负担,其有余部分不能充分利用代谢,过剩的水谷精微在体内化为痰浊膏脂,蓄积体内,纳食越多,痰湿愈甚,日积月累,致成膏人"、"脂人"、"肥人"。另一方面,胃纳所受之物,并非皆为气血生化所需之物,诸如肥甘之品,反影响辟为契机运化,扰乱气血化生,导致人体脂质代谢紊乱,使机体脂质储存增多,形成肥胖病。饮食蕴久不化,阻滞气机,易生胃热,其特征为食欲旺盛,消谷善饥,口气臭秽;热灼津液故口渴喜饮。久则积湿生痰,痰湿蕴热,困扰淸窍,则见头胀头晕,头重若裹,胸满痞塞,嗳气频作,肢体困重怠惰,带下粘*,外阴瘙痒,大便粘腻;《素问.生气通天论》有曰:“膏粱之变,足生大丁”,所以可见皮肤亮泽,油脂分泌较多,湿疹痤疮。此型多见于对饮食不加节制者以及孕产者。医院曾对产后肥胖人群做过调查,产后肥胖占女性肥胖中的38.02%,可能与产后进补及重视"坐月子"的民风有关。
治则:祛痰化浊,消食导滞。
常用中药:茯苓、红曲,山楂、苦丁茶,绿茶,六神曲、决明子,荷叶,番泻叶等。
2、脾气亏虚,痰浊内聚型
肥胖,面色*白,疲倦乏力,肢体困重不爽,嗜卧懒言,四肢浮肿,纳食不甘,腹部肥满松懈、腹胀,食后加重,多梦,醒后对梦之内容记忆不清,经期推迟或闭经,尿少,便溏,脉沉细无力,舌苔薄腻,舌质淡,舌体胖大,时有齿痕,舌苔薄腻,脉滑无力。
脾主运化,若长期饮食过量,则会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失健运。另外久卧、久坐,四肢肌肉缺乏运动,亦可导致脾失健运。在这种情况下,摄入的入的水谷膏粱不能变成营养物质运送到周身,反凝聚为湿,酿成痰浊,流于体内和肌肤之下,化为膏脂、湿邪,使人臃肿肥胖。脾色为*,脾虚则*色外露,面色*白;气机不振,代谢迟缓,则可见肢体困重不爽,嗜卧懒言,四肢浮肿,纳食不甘,腹部肥满松懈、腹胀,便溏。痰浊扰人清志,又兼虚证所以腹胀食后加重,多梦,醒后对梦之内容记忆不清。本型多见于长期饮食过度又缺乏锻炼者,以及中老年肥胖,尤以妇女为多。《素问·宣明正气论》曰:"久卧伤气";《医学入门》也强调久卧久坐"尤伤人也"。久卧、久坐,气虚、气郁,必使运化无力,输布失调,膏脂内聚,使人肥胖。
治则:健脾益气,化湿祛痰。
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红曲,山药、薏苡仁,莲子肉、扁豆、大豆,薏苡仁、陈皮等。
3、肝气不疏,气机郁滞型
肥胖,面色青紫,头胀痛,多为偏头痛,眩晕,烦躁易怒或抑郁,喜叹息,口苦,咽喉时有憋堵感,胸胁乳房胀痛,乳内结节,胃脘痞闷,腹胀,失眠,多梦纷纭,梦境多为争吵郁闷之事,醒后月经前后不定期,闭经,痛经,多呈胀痛,脉弦,舌质暗红或紫。
由于脑力劳动过度,精神长期紧张不得宣泄,或情志郁闷不能消解,都会使肝气郁结,疏泄失调。肝属木,脾属土,从五行来讲是肝木侮土,久则影响脾之健运,引起肝脾不和。脾胃运化升清机能减弱,使摄入的水谷精微物质输布失常,化为膏脂痰浊,瘀积于体内而成为肥胖。肝胆互为表里,肝失疏泄则胆不能正常分泌精汁,化脂净浊,脂浊内聚而加重肥胖。肝主气机疏泄,肝气不舒则头胀痛,眩晕,烦躁易怒,抑郁,喜叹息;气机郁阻则咽堵,乳内结节:上扰淸窍则多梦纷纭,下阻脉络则闭经,痛经。胆汁上溢可见口苦。本证型多见于在办公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以及更年期肥胖者,女性多于男性。
治则:舒肝解郁,理气健脾。
常用中药:柴胡、代代花,玫瑰花,菊花,郁金,香附,决明子,川芎,陈皮等。
4、瘀血阻滞,经脉不畅型
肥胖,面色紫红或暗红,心悸乏力,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皮肤干燥,缺乏光泽,时有脱屑,肤色紫红晦暗,瘙痒时作,头发枯干,容易折损,肢节疼痛,痛经较甚,多为绞痛或刺痛,经血紫暗,多见血块,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沉弦或涩。
经络血脉是气血运行和物质代谢的通路。经常不进行体力活动和运动的话,会使血管内的血液长期处于缓慢流通状态,血管弹性也会变得松弛,这些都会引起瘀血的情况,瘀血阻滞会引起气机不畅。另外,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精神长期紧张的人,由于气机失调,血管弹性缺乏调节,也会损及血流的通畅。再有,加龄或体质虚弱等原因导致脾虚气不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无力推动气血则血行无力,均可引起血瘀脉阻而影响水谷代谢,不能将水谷精微布散周身,脂积成痰;痰湿内阻,又使气机壅滞,引发恶性循环,更使痰脂滞留体内,引起肥胖,这就是“痰瘀同源”的道理。从现代研究来讲,肥胖者多伴高脂血症,血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脂肪,其粘腻影响血流通畅性,又会沉积于血管壁使动脉硬化都会加重瘀血状况。本证型多见于久卧、久坐、缺乏运动者,进食油脂食物较多,饮水较少者,年龄偏大者,以及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人群。
治则:活血化瘀,通经和脉。
常用中药:三七,葛根,鸡血藤、红花,丹参,红曲,川芎,赤芍等。
5、脾肾两虚,冲任失调型
肥胖,气短,疲惫乏力,身体困重,腰酸腿软,形寒肢冷,四肢不温,轻度浮肿,阳萎阴冷,月经延期,经血较少,不孕不育,小便不利,夜尿较多,便溏或便秘,舌淡胖、舌苔薄,苔白,脉沉细无力。
肾为先天之本,主化气行水。脾为后天之本,主消化腐熟水谷,升清降浊,二者均与人体饮食代谢,水湿气化及运化有密切关系。若平时不注意养生,如使用不正确的减肥方法,损及脾肾之气气,或中年以后,肾气由盛转衰,加之脾病及肾,脾肾阳虚,或纵欲过度,阴阳失衡,使冲任二脉失其调养,不能化气行水,加重体内湿浊,不能荣养周身,泛溢于内脏肌肤,而发肥胖。脾肾气虚,无力推动,则气短,疲惫乏力,身体困重,腰酸腿软。肾阳不煦,冲任不调,则四肢不温,阳萎阴冷,月经失调,不孕不育。阳不化水,则浮肿,夜尿,便溏。本证型多见于年龄较高者,尤其是经产妇女或绝经期女性,以及减肥、养生方法不够科学者。
治则:补益脾肾,调理冲任。
常用中药:山药,人参,西洋参,茯苓,女贞子,何首乌,杜仲,熟地*,鹿茸等。
还要强调的是,上述证型往往不是孤立存在,常常彼此影响,合并转化,如脾虚合并瘀血,气滞合并脾虚,脾肾两虚合并痰浊等。需要全面分析,对证综合治疗,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出诊~四印堂(原芊芝堂)太原店(亲贤北街店):
刘化芊每周四、周五、周六全天出诊。
、—、(刘化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