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药百科丨五味子的功效作用及相关信息
TUhjnbcbe - 2021/4/12 20:21:00

“五味子,中药名。别名:菋、荎蕏、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sis(Turcz.)Ba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主治久咳虚喘,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津伤口渴,消渴,心悸,失眠,多梦。”

性味归经

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

01

功效作用

功能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主治

1、久咳虚喘: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2、自汗,盗汗:本品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能敛肺止汗。

3、遗精,滑精:本品甘温而涩,入肾,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

4、久泻不止: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

5、津伤口渴,消渴: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

6、心悸,失眠,多梦: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

7、西医诊为支气管哮喘、重度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于肺虚或肺肾两虚者,肠道的慢性感染、原因不明的肠炎、肠肿瘤、肠吸收不良等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属于脾肾虚寒者,神经衰弱、前列腺炎、精囊炎等所致遗精、早泄,以及遗尿、尿频属于肾虚不能固藏者,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者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6g;研末服,1-3g。

不良反应

1、若内服量过大或体质特异,可致中*。中*症状主要可见发热、头痛、乏力、荨麻疹等。中*机理在于五味子能直接兴奋呼吸中枢,有增强胃酸、降压作用。个别人内服可产生过敏反应。

2、中*解救的方法一般常用5%氯化钙或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20毫升静注,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C及抗组织胺类药物,外用肤轻松膏涂搽或炉甘石洗剂外搽。

3、此外,有个别病人服药后胃部有烧灼泛酸及胃痛。也有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及呼吸困难的病例报道。

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磺胺类药配伍,易析出结晶而致结晶尿、血尿。

2、不宜与氨基糖苷类配伍,可以减弱药效。

3、不宜与氢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药配伍。

4、不宜与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配伍,可以加重对肾脏的*性。

5、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以免引起血钾过高,降低强心苷类药物的疗效。

6、不宜与咖啡因同用,五味子可以对抗咖啡因对主动运动的兴奋作用。

7、不宜与肾上腺素同用,五味子可以降低肾上腺素的加压作用。

8、五味子口服可以酸化胃液,提高酸度,使红霉素的单键水解而失去抗菌作用,故不宜与红霉素合用。

注意事项

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化学成分

五味子主含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维生素、糖及树脂等。种子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五味子素。

药理作用

本品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有镇咳和祛痰作用。能降低血压。能利胆,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能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使脑、肝、脾脏SOD活性明显增强,故具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肠道沙门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2、《医林纂要》:“宁神,除烦渴,止吐衄,安梦寐。”

02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肺虚久咳:配罂粟壳同用,如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方》)。

2、治肺肾两虚喘咳:配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医宗己任编》)。

3、治寒饮咳喘证:本品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细辛、干姜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4、治自汗、盗汗者:配麻*根、牡蛎等同用。

5、治滑精者:配桑螵蛸、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

6、治梦遗者:配麦冬、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麦味地*丸(《医宗金鉴》)。

7、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配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济本事方》);或配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内科摘要》)。

8、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配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9、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配山药、知母、天花粉、*芪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10、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配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相关配伍

1、五味子配细辛:细辛宣肺散邪,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涩收敛,收敛肺气。二药伍用,以细辛之辛散,制五味子之酸敛;五味子之酸敛,又制细辛之辛散。二药参合,一散一敛,一开一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止咳平喘甚妙。主治感冒风寒,咳吐白痰,或寒饮咳喘诸证;肺肾两虚,久咳虚喘等亦能应用。

2、五味子配干姜:五味子酸涩收敛,善敛肺气而滋肾水;干姜辛散温通,逐寒邪而发表温经,燥脾湿而止呕消痰。五味子以酸涩收敛为主;干姜以辛散温开为要。二药参合,一收一散,一开一阖,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利肺气,平喘逆,化痰饮,止咳嗽甚妙。主治肺寒咳嗽,痰稀而多,状如白沫,或寒痰为患,阻滞气机,咳逆上气等。

鉴别用药

1、生五味子、炒五味子与醋制五味子:一般来说,五味子经炒制后,挥发油含量有所减少,而具有强壮作用的木脂素类成分含量则比生品偏高;醋制后则有利于有机酸的煎出。不同炮制方法能明显影响五味子的药效,临床可根据具体病证来选择。如久咳虚喘用蜜制五味子以增加润肺止咳之功;肺寒咳嗽用生五味子以宁嗽定喘;津伤口渴、自汗盗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用醋制五味子以增加生津敛汗,宁心安神作用;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用酒制品以固精涩肠。

2、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五味子有北五味子、南五味子之分,前者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辽宁、黑龙江等地,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为华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陕西、湖北、山西等地,习称“南五味子”。北五味子果实含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C、单糖类和树脂等。种子含五味子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乙、五味子丙素等。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的作用,主要适用于肺虚久咳,痰中带血,五更泄泻,肾虚汗出,神经衰弱等。南五味子主要含有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乙、丙、丁、戊及五味子酮、挥发油等。功能同北五味子,临床适应病证也大致相同。但一般认为产于辽宁的北五味子质量更佳,疗效更好。

3、麻*根与五味子:二药均具有敛肺止汗的作用,治疗自汗、盗汗,常配伍应用。但麻*根甘平,能敛肺止汗,为临床止汗专品;五味子酸、甘,性温,还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止渴,涩精止泻,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久咳虚喘,津伤口渴及消渴,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心悸,失眠,多梦等,其功效广泛,远胜于麻*根。

4、人参与五味子:两药均与心、肺、肾三脏密切相关,有宁心安神、生津止渴的作用,且都能止肺肾两虚之喘咳。五味子酸能敛阴;而人参补益脾肺之气,助运化,输精微,布津液,使气旺津生,两者均能用治热伤气阴,或阴虚内热所致的口渴多饮者。五味子敛心气,滋肾补阴,有宁心安神之功,人参大补元气,益心气,宁心安神,均治心肾不交,虚烦失眠,或心脾两虚,阴血亏耗导致心烦失眠等。然五味子味酸收敛,以敛肺气、滋肾水而治肺虚喘咳,及肺肾两虚之喘咳;人参味甘而主补,以善补肺气而善治欠病耗伤肺气,气短喘促或肺肾两虚,咳嗽虚喘者。此外,五味子还有敛汗、涩精、止泻的作用,可治汗证、遗精及久泻等。五味子为敛肺滋肾,收敛固涩的要药,收敛之中又寓有滋补之义。而人参乃补气之第一要药,凡五脏之气虚皆可补之,为纯补之品。

5、远志与五味子:二药均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健忘等症。但远志苦、辛,性微温,尚具有祛痰开窍,消散痈肿的功效,用于痰阻心窍,癫痫发狂,咳嗽痰多,痈疽疮*,乳房肿痛。五味子酸、甘,性温,还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宁心安神的作用,用于久咳虚喘,津伤口渴及消渴,遗精滑精,久泻不止,心悸,失眠,多梦。

6、补骨脂与五味子:二药均有补肾涩精,涩肠止泻,纳气平喘的功效。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及脾肾虚寒久泻不止,久咳虚喘等。但补骨脂辛、苦,性温,有温补命门,补肾强腰,壮阳固精缩尿之效,多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冷痛,阳痿,尿频等。五味子酸甘,尚能益气生津止渴,敛肺止汗,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补骨脂以温补肾阳为其功能特点,而五味子敛肺滋肾,收敛固涩,补中有涩,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正气虚弱所致滑脱之证。

7、酸枣仁与五味子:两药都具有酸收生津止渴敛汗的功效,对于自汗盗汗及津亏口渴之证,均可应用。五味子益肾敛气以除烦安神志;酸枣仁补肝养血以安神,故对于阴血不足之心神不安,心悸失眠之证,又可协同应用。当然五味子之用更为广泛,其固肾止遗及敛肺止咳之功,则酸枣仁所不具备。

8、白果与五味子:两者均能敛肺以治咳喘,然白果以敛肺定喘为主,且主要适用于肺热痰多之喘嗽。五味子以敛肺止咳为主,且性偏温,适用于肺虚久咳及肺寒痰多之咳喘。两者均能治下,白果仅收敛止浊带,主用于湿盛之带下白浊之证,五味子固下而滋肾水,多用于肾虚之遗精、尿频及五更泄泻。此外,五味子尚能生津液敛心气而治气阴两伤之烦渴多汗,心烦失眠之证。

相关药品

生脉饮(胶囊)、止咳宝片、风寒咳嗽颗粒(丸、冲剂)、安神补心丸(胶囊、颗粒)、护肝片、参芪五味子片。

相关方剂

四神丸(《内科摘要》)、都气丸(《症因脉治》)、生脉散(《医学启源》)、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

药膳食疗

1、五味子炖肉:

(1)功效:补肺益肾、止咳平喘,适宜于肺虚、肾虚型病人。

(2)原材料:五味子50克,鸭肉或猪瘦肉适量。

(3)做法:五味子与肉一起蒸食或炖食,并酌情加入调料。

(4)用法:食肉喝汤。

2、五味补气粥:

(1)功效:益气、回阳、止汗。适用于劳倦、内伤、五脏虚衰、心气不充而致体虚自汗、心慌、气短、乏力、舌淡、脉虚无力等。

(2)材料:*芪、浮小麦各30克,人参10克,五味子6克,大米90克,白糖适量。

(3)做法:将以上各药先煎,去渣,取清汁,放入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4)用法:温服,每日1-2次。外感病症未去者勿服。

3、五味子降酶茶:

(1)功效:益阴生津、降低转氨酶。用于传染性肝炎所引的转氨酶升高。

(2)原材料:五味子5克,清水适量。

(3)做法:五味子研成细末倒入杯中备用,水烧沸,冲入杯中,加盖焖10分钟左右即可。

(4)用法:代茶频饮,湿热症状不明显者不宜服用。

03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晒干。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炮制方法

1、五味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洗净,干燥。

2、炒五味子:取五味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呈紫褐色为度,取出放凉。

3、蒸五味子:将原药除去杂质及梗,淘净,滤干置蒸笼内,蒸4h(以上气算起),取出,干燥,筛去灰屑。

4、醋五味子:取净五味子,加醋拌匀,润透,置适宜容器内,加热蒸全黑色,取出,干燥。用时捣碎。每五味子kg,用米醋20kg。

5、酒五味子:取净五味子,加入*酒拌匀,润透,置适宜容器内,蒸或炖至透心,表面呈紫繁色或黑褐色为度,取出,干燥。每味子kg,用*酒20kg。

6、蜜五味子: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五味子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五味子kg,用炼蜜10kg。或取净五味子与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蒸23h,取出,晾干。每五味子kg,用炼蜜15kg。

7、酒蜜制五味子:取净五味子用酒、蜜拌匀,置容器内蒸30-40min,取出晒干,每五味子kg,用*酒12kg,炼蜜15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蒸五味子、醋五味子、酒五味子、蜜五味子、酒蜜制五味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04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中果皮薄壁细胞10余列,含淀粉粒,散有小型外韧型维管束;内果皮为1列小方形薄壁细胞。种皮最外层为1列径向延长的石细胞,壁厚,纹孔及孔沟细密;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石细胞,纹孔较大;石细胞层下为数列薄壁细胞,种脊部位有维管束;油细胞层为1列长方形细胞,含棕*色油滴;再下为3-5列小形细胞;种皮内表皮为1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

粉末暗紫色。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50μm,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μm,壁稍厚,纹孔较大。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1、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2、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以色红、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

饮片性状

1、五味子:参见“药材”项。

2、炒五味子:形奶五味子,略鼓起,呈紫褐色。

3、蒸五味子:形如五味子,呈黑褐色醋五味子,表面紫黑色,质柔润或稍显油润,微具醋气。

4、酒五味子:形如五味子,表面紫黑色或黑褐色,质柔润或稍显油润微具酒气。

5、蜜五味子:形如五味子,色泽加深略显光泽,味酸兼具甜味。

6、酒蜜制五味子:形如五味子,色泽加深,微有酒气,味酸甜。

常见伪品

掺伪品:

为葡萄属一种植物(Vitissp.)的果实,多呈不规则球形,椭圆形,直径4-8mm,果柄长2-3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皱缩不平。内含种子2-3粒,种子卵圆形,一端钝圆,一端稍尖。长4-6mm,宽3-4mm。

05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五味子科五味子属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

形态特征

1、五味子:落叶木质藤本。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稍有棱角。叶柄长2-4.5cm;叶互生,膜质;叶片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3-5cm,先端急尖或渐失,基部楔形,边缘有腺状细齿,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叶脉上幼时有短柔毛。花多为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花单生或丛生叶腋,乳白色或粉红色,花被6-7片;雄蕊通常5枚,花药聚生于圆柱状花托的顶端,药室外侧向开裂;雌蕊群椭圆形,离生心皮17-40,花后花托渐伸长为穗状,长3-10cm。小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种子1-2,肾形,淡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8-9月。

2、华中五味子:落叶藤本。老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紫红色。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3cm,带红色;叶片倒卵形、宽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通常最宽处在叶的中部以上,长4-10cm,宽3-6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疏生波状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4-6对,网脉较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橙*色,直径1.2cm,单生或1-3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细,长2-4cm,花被5-8,排成2-3轮;雄蕊10-19,着生于倒卵形的花托上,花丝短,花药先端平截;雌蕊群近球形,心皮30-50。果序长3.5-10cm,小浆果球形,成熟后鲜红色。种子2,肾形,长约3mm,种皮在脊背上有少数瘤状点。花期4-6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1、五味子: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河南等地。

2、华中五味子:分布于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道地产区

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华中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生长环境

1、五味子:生于海拔m以下的向阳山坡杂林中、林缘及溪旁灌木中。

2、华中五味子:生于-m的密林中或溪沟边。

生长见习

喜阴凉湿润气候,耐寒,不耐水浸,需适度荫蔽,幼苗期尤忌烈日照射。以选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种子、压条和打插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

栽培技术

8-9月取成熟果实用清水浸泡,搓去果肉,除去瘪粒,用清水浸泡5-7d,隔2d换水1次,浸泡后,捞出种子与2-3倍的湿砂混匀进行低温砂藏处理,翌年5-月裂口。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cm,覆土1.5-3cm。每平方米播种量30g左右。播种后需搭1-1.5cm高棚,上面用草帘遮荫,遇旱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30%-40%,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去遮荫帘。并要经常除草,翌春即可定植。行株距cmx50cm,挖深30-35cm、直径30cm的穴,每穴1株。

病虫防治

1、根腐病,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0倍液浇根。

2、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0倍液和3%井冈霉素50X10(-6)液交替喷雾防治。

·中药材网·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百科丨五味子的功效作用及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