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植树节与临床医学有什么关系
TUhjnbcbe - 2021/4/25 16:51:00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植树节的来历ThebackgroundofTree-plantingDay

提起植树节,大家都知道是每年的3月12日,但是植树节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立的却很少被人熟知。植树节最早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年,国民*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年7月1日起,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追思孙中山先生,不得不了解先生去世的真正病因——胆囊癌。

病因之争Causedispute

长期以来,诸多的报刊,资料均记录孙中山先生因肝癌逝世,而在博物馆关于孙中山的病历中,事实却并非那么简单。年北上途中,孙中山突然病倒,在保守治疗下情况基本稳定。

年1月20日住在北京饭店的孙中山,高烧不退,饮食困难,医院派何芬护士负责照护。1月26日下午3点,因病况严重,由担架将孙医院,并立即手术。由外科主任泰勒医生主刀,发现整个肝脏表面、大网膜和大小肠面上,长满大小不等的*白色硬结节,腹膜腔的内脏器官,都粘在一起了。病理学家胡正祥就取出的肝脏组织做病理检查,诊断为肝癌。手术后,医院为孙中山进行镭锭治疗,以期减缓癌细胞扩散。同时也服用中药进行干预。2月26日停止服用中药,改回西医治疗。3月12日据《总理病前后》记载:「晨一时,即噤口不能言。四时三十分,仅呼『达龄』一声,六时三十分,又呼『精卫』一声。延至上午九时三十分,一代伟人,*归天国。孙中山于北京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的西院二进院的正房逝世。当日遗体医院,由该院解剖系外籍讲师StevensonPall,依孙中山保存遗体的遗愿,负责进行遗体防腐处理。

3月13医院病理系主任JamesR.Cash负责遗体解剖,但仅针对病因所在的胸腔和腹腔的器官,进行病理分析,医院焚化炉火化。生前的检查报告,病因是大家所熟知的肝癌;但验尸的结果却是胆囊腺癌。医院病案科里,编号,上面名字写的是“孙逸仙”,内含一张肝脏标本照,两张病理组织切片照片以及共13页的部分英文验尸报告(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人员曾针对纸张仔细鉴定),报告内容是这样描述的“胆囊管梗塞;肿瘤直接侵犯肝脏及横膈,广泛播散至双肺、腹膜、空肠及结肠肠壁,导致结肠多处狭窄。而且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全身动脉中度粥样硬化…”;医院于是凭此以认定,孙中山的死因应是——胆囊腺癌晚期、癌细胞广泛移植。什么是胆囊癌?Whatisgallbladdercancer?

胆囊癌是一种高度恶性且预后极差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其致死率占所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和第六位。早期临床上酷似良性病变,发现时常为进展期,淋巴结转移早,且直接浸润至肝脏,种植到腹腔、活检通道和腹腔镜穿刺孔道,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是确定胆囊癌预后的关键,然而其手术切除率却不到10%,有50%的患者被发现时已出现淋巴结转移。胆囊癌的生长方式多为浸润型,向胆囊壁内呈浸润性生长,肉眼观察囊壁局部增厚、质地僵硬,后期呈弥漫增厚、变硬,因此手术时不易发现。切面见肿瘤处囊壁已被破坏,壁内有灰白色实质性脆性组织病灶。由于其外观与慢性胆囊炎或壁内结石嵌顿相似,或常同时存在,因此病理检查时应触摸整个胆囊,并多作切面观察。同时,应常规检查胆囊颈旁淋巴结,有时会先发现淋巴结的转移灶,再回顾性检查胆囊时才发现肿瘤。胆囊可由于肿瘤原因而扩张,或由于颈部胆囊管梗阻而萎缩。当肿瘤发生于体部而导致周围囊壁缩窄时,也可呈沙漏样畸形。部分肿瘤可向胆囊腔内生长,形成息肉状或菜花状外观,甚至可充满胆囊腔。胆囊标本的病理取材应包括底、体、颈部囊壁和其他异常区,如怀疑肿瘤时应取胆囊管和淋巴结等组织。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仔细检查胆囊标本,可以发现1cm的肿瘤。上述特征对于病理科医师和手术医师都很重要,有利于提高术中诊断率。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Currenttreatmentofgallbladdercancer胆囊癌发病率在消化系统中位列第五。尽管发病率较低,但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首诊时已是中晚期,即使接受根治性切除,预后仍较差,生存率极低,5年生存率不到10%。根据实践经验认为,对患者开展根除术是现阶段唯一可能治愈胆囊癌的手术方法。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根除术逐渐被应用在临床中,而且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学专家认为,对于T2及以下分期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案。但一味地扩大根治范围,不但不一定能提高生存率,而且不符合最大限度保护脏器和追求最佳康复效果的现代外科治疗原则。

对于胆囊切除后发现的意外胆囊癌,虽然可能分期较早,但缺乏规范化的再处理也是导致胆囊癌生存率低的重要原因。对于T1a期肿瘤,90%以上的病例可采用单纯胆囊切除术,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也不需要进行肝切除和淋巴结清扫,5年生存率接近%.T1b期胆囊癌已侵及肌层,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但此期是否行肝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临床仍存在不同意见。

除外科手术治疗外,化疗和放疗可以提高胆囊切除患者或阳性淋巴结患者的生存率。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版指南有一级证据推荐使用吉西他滨+顺铂作为晚期胆囊癌的辅助治疗方案。其中联合使用吉西他滨和顺铂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辅助放疗对胆囊癌生存率的影响仍未有确证的研究。探索性分析显示,辅助放疗对淋巴结阳性(HR=0.61)和Rl切除(HR=0.55)的患者生存率有益处,但不适用于淋巴结阴性患者。相比单独辅助化疗,联合辅助放化疗可能使患者生存获益更大。新辅助治疗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生物学,降低肿瘤分期,提高肿瘤可切除率,提高患者整体生存率。吉西他滨–顺铂/吉西他滨–奥沙利铂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型胆囊癌患者有效率达65%,但作用亦存在争议。

小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现阶段胆囊癌诊治仍存在许多不足和争议,但早期规范化诊疗一定能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存率,希望人类能早期战胜胆囊癌乃至其他肿瘤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植树节与临床医学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