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胆囊癌悄无声息,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TUhjnbcbe - 2021/6/13 8:10:00

最近,王阿医院检查。

没想到,

一直以来的“小毛病”——胆囊结石,

经过检查发现了大问题!

原来,王阿姨多年前就查出患有胆囊结石以及慢性胆囊炎。

但是因为没有什么症状,平时也感觉不到不适,所以这么多年医院复查。

可这次因为身体其他问题来南京医院进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后,普外科肝胆胰方向的专家朱峰主任根据多年的诊疗经验敏锐地发现,原来的“小毛病”--胆囊结石已经悄悄的发现了质变,胆囊上出现了一个肿瘤,而且这个肿瘤已经跑到了胆囊相邻肝脏里面去了,这个肿瘤很可能是胆囊癌。

胆囊癌?王阿姨的家人大为吃惊,这种癌症好像从来没有听到别人说过!怎么会出现在王阿姨的身上?

朱峰主任介绍说:

胆囊癌指发生于胆囊(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及胆囊管)的恶性肿瘤。

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居消化道肿瘤第6位,高发年龄在50-70岁,男女比例为1:3。

胆囊癌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其糟糕的预后!胆囊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5%。而且胆囊癌早期诊断率低,很多病人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

在治疗上,胆囊癌以规范化根治性切除为主,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胆囊癌的整体治疗效果。

朱峰主任经过反复研究王阿姨的CT,告诉她的家人,王阿姨还有手术的机会。

上周,医院普外科朱峰主任为王阿姨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明确为胆囊癌,已经是中晚期,并且癌变已转移到了肝脏!

朱峰主任为王阿姨进行了教科书式的“胆囊癌根治术”,楔形切除第IV、V段的胆囊床肝脏组织及第8、9、12、13组淋巴结的清扫。最关键的一点是淋巴结的清扫。做胆囊癌根治术如果只是切除了胆囊及肝组织,远远不够。因为胆囊癌的转移有三站淋巴结,手术中要把引流区的淋巴结清扫掉,规范的手术切除范围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胆囊癌的手术,是比较复杂的一个手术,它的附近有肝动脉、门静脉、胆管、十二指肠、胰腺等等的邻近组织,往往淋巴结引流区域,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附近。想要把这些淋巴结做彻底的清扫,是比较困难的。

朱峰主任对于胆囊癌的诊疗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和心得,已经为上百名胆囊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顺利,疗效也很确切。

最终,手术中切除肝门板,骨骼化肝十二指肠韧带,并显露肝动脉、变异的右肝动脉及其右前、右后支,门静脉及其右支,胆总管及右肝管。王阿姨的手术在清晰的解剖,娴熟紧凑的操作中顺利完成。

那么,胆囊癌发病危险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可能引起“胆囊癌”的危险因素

胆囊结石

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

胆囊结石直径和数目与胆囊癌的发生呈正相关,也就是说结石越大越多越容易发生癌变。胆固醇和混合胆固醇类胆囊结石危险度更高。

胆囊息肉样病变

具有恶变倾向的胆囊息肉有以下特征:

⒈直径≥10mm;

⒉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

⒊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息肉生长速度快(生长速度3mm/6个月);

⒋腺瘤样息肉。

胆囊慢性炎症

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化或点状钙化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胆囊壁钙化可形成瓷性胆囊,约25%的瓷性胆囊与胆囊癌发生高度相关。

“保胆取石”术后胆囊

“保胆取石”术后,导致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和胆囊炎症未消除。

“胆囊癌”的其他危险因素

⒈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

⒉胆囊腺肌症;

⒊胆道感染;

⒋肥胖与糖尿病;

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⒍遗传学和基因突变:有胆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胆囊癌发病风险亦增加;

⒎吸烟:吸烟是胆囊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剂量、吸烟时间呈线性正相关。

⒏化学暴露:胆囊癌患者外周血中*曲霉*素、重金属(镍、镉、铬等)水平高于健康人群。

“保胆取石”要慎重!

朱峰主任特别强调,对伴有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应择期行胆囊切除术,“保胆取石”是不规范的治疗方法。

如果暂时不选择胆囊切除手术,应每3医院肝胆胰外科或普通外科就诊,进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注意密切随访。

胆囊癌有什么症状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胆囊癌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常常被胆囊炎、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所掩盖。例如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或体重减轻等。

所以说,胆囊癌一旦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多属中晚期,可表现为*疸、发热及腹痛等。体检可发现*疸及右上腹包块等。

如何在早期发现胆囊癌?

那么,我们如何能在早期发现胆囊癌呢?

朱峰主任介绍,近年来胆囊癌发病率越来越高,今年南京医院普外科已经收治了数例胆囊结石恶变成为胆囊癌患者,在术前和术后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发现很多患者和家属缺乏胆囊癌的科普知识,认为胆结石是小毛病,不要去管它。

其实胆囊癌具有明确的发病危险因素,而且并不少见,一旦发生,后果就是灾难性的。因此对于有胆囊癌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了解胆囊癌的科普知识,一方面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对于胆囊癌危险因素要进行早期干预,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另一方面,提高警惕定期复查,这样才能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延长胆囊癌患者的生存期。

有以下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胆囊癌:

⒈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清CA19?9和(或)癌胚抗原升高是最常用的诊断胆囊癌的肿瘤标志物,其他还有CA、CA、CA等。

⒉影像学检查:

⑴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胆囊癌初步筛查及动态随访观察的首选检查方法。

⑵腹部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3.0%~93.3%,可显示胆囊壁被侵犯程度、毗邻器官是否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⑶其他的检查:MRI检查、超声内镜、PET?CT

专家介绍

朱峰

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院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江苏省医学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胰腺癌学组委员。南京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肝脏专业组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才,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全国肝胆病咨询专家”。具有人体DCD肝脏移植资质。有高超的腔镜手术技巧,倡导腹部手术后的快速康复(FTS)和微创理念.擅长各类腔镜及开放肝癌、胰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胆囊癌及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肝硬化巨脾,甲状腺癌手术,微创保胆取石及疝气手术。

曾经获得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奖3项。曾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移植器官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市级科研项目5项。曾在《AmJSurg》、《HBPDINT》、《WorldJGastroenterol》、《WorldJSurgOncol》、《IndianJsurg》、《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中国科学C辑》、《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审核:曹浩

供稿:陈欣(普外科)

编辑:范雨舟

南京医院

觉得好看点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胆囊癌悄无声息,发现时已是中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