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不可错过的胆囊炎胆结石,老中医给你指
TUhjnbcbe - 2021/7/27 21:04:00

生活条件的逐日改观,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这个被人戏称为“拼爹”的时代,很多拼不起的人,只能自己拼命奋斗,但奋斗的同时,很多人却搭上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胆囊疾病,譬如胆囊炎、胆结石,一不小心就会大驾光临。如何应对这些胆囊疾病?名老中医于己百用小柴胡汤巧妙治疗!

胆囊炎是因胆道系统受到细菌、结石、化学因素的侵袭而发生炎症,引起全身及局部的各种病理改变的胆囊炎性疾病。属于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可分为急性与慢性胆囊炎两类。急性者系由细菌感染引起;慢性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数病例以往并无急性发作史,就医时即为慢性胆囊炎。

胆石症是指包括胆囊与胆管在内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变迁,部分人受用膳不科学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年龄亦较前提前,以30~50岁为多见,30岁以下的也屡见不鲜,女性多于男性。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发胆囊炎。

胆囊炎与胆石症均属常见疾病,两者常合并存在,在临床表现与治疗上也有类似之处,故于氏常合并辨治。

一、胆炎胆石属“胆胀”,肝郁湿热结滞成

胆囊炎,急性者以右胁下疼痛及压痛为主症,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及*疸等症状;慢性者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性钝痛为主要表现。胆石症以右胁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发胆囊炎,一般分成急性发作期和静止期两期。急性发作期,症状与急性胆囊炎相似;静止期,症状又与慢性胆囊炎类似。

中医古籍文献中虽无胆囊炎、胆石症病名的记载,但据其右胁下疼痛、疼痛多为胀痛,可并发*疸,病位在胆腑的临床特征,一般将其归结为“胁痛”、“*疸”、“结胸”及“胆胀”等范畴。如《灵枢·胀论》篇谓:“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伤寒论》谓“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结胸热实……心下痛,按之石硬”。《诸病源候论》亦云:“胁下满痛,而身发*。”可见,“胁痛”是言其主症;“*疸”是言其并发症;“结胸”则指其病机特点(指本病是因实邪结滞于胸胁部位而成);而“胆胀”一名更为确切,既指出本病因胆腑功能失常所致,又说明本病以胁下痛胀为主症表现。所以,于氏认为胆囊炎、胆石症当属“胆胀”的范围。

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与饮食失节、内伤七情、寒温不适及寄生虫积聚等因素有关。胆为“中清之腑”,与肝互为表里,输“泻”胆汁而不传化水谷与糟粕,其功能以疏泄通降为顺。因此,于氏认为各种原因造成胆的“中清”通降功能失调,导致肝胆气郁或湿热蕴结,病邪结滞阳明胃腑,即会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

二、“痛则不通”须散郁,行气通腑是大法

胆囊炎、胆石症以胁下痛胀为主症,病由胆腑功能失常所致。而“痛则不通”,即因肝胆气郁、湿热蕴结,气血阻滞,“不通则痛”而发病。故治疗应以“通”为主,采用疏肝理气开郁、清热利湿散结之法治之。

于氏认为,临床上大多数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均有大便干结、便秘不通的兼症,便秘则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大便通畅则病情缓解或病在静止期。即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尚有邪结阳明的病理特点。所以于氏在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时,就特别重视通里攻下法的使用。盖胆腑既属奇恒之府,要贮藏“精汁”,又属传化之腑,要输“泻”胆汁。胃肠六腑得降则胆腑通降正常,不为病;而胃肠六腑蕴结不通,胆腑通降功能亦会失常,各种病证因此层出不穷。故采用通里攻下之法,胃腑一通,釜底抽薪,肝胆之气郁结、湿热邪气蕴结皆能迎刃而解,肝胆疏泄,通降功能自能复常。

因此,立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里攻下之法,既能行散肝胆之气的郁结、又能通降腑气,标本兼治,故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临床疗效既捷又稳。

三、方选仲景“大柴胡”,随证加味用咸宜

胆囊炎、胆石症,属中医“胆胀”的范畴,因肝胆气郁、湿热蕴结并胃腑结滞而成,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里攻下为主,则其选方即应依此为原则。

《伤寒论》条云:“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条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与大柴胡汤。”经论少阳不解,邪热内传而结于阳明,胃腑燥实,阻结腑气,必致胆胃之气上逆,腑气不通,故其症见胸腹胁肋拘急疼痛、郁闷而烦、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呕吐不止,同时又有往来寒热的少阳证。其所描述,与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故于氏遵法论治,以大柴胡汤为主,随证加味而取效。于氏认为,大柴胡汤系小柴胡汤去参、草,加芍药、枳实、大*,加大生姜用量而成。治少阳证而又兼阳明内实,因参、草补中留邪,故去之;因恶心呕吐较著,故加大生姜用量;枳实散结除胀,大*泻下清热,加芍药活血定痛而止胁腹疼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通腑之功效,既和解少阳,又内泻热结,使少阳与阳明合病得以双解。所以大柴胡汤为治疗肝胆、胃肠诸病有少阳证而兼内实的常用方剂。

方贵加减,药贵对症,于氏用仲景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亦随证加减。因本病的基本病理是肝胆气郁、湿热蕴结、气血阻滞,故用大柴胡汤方时,往往需加对药*芩、郁金清热理气、利胆解郁;加组药连翘、蒲公英、赤小豆清热利湿;合金铃子散(延胡索、川楝子)并加白芷疏肝清热、活血定痛。发热较甚,加蒲公英、赤芍、白花舌蛇草清热解*;疼痛较甚,合香灵散(香附、五灵脂)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并发*疸,合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清热、利湿、退*。病属胆石症,加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以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病史较长,或多次手术而复发的肝内胆结石,合硝矾散(火硝、皂矾),加二丑(牵牛子)、五灵脂,以利水、消瘀、化石。

典型病例

例1

张某,女,51岁。年4月23日就诊。患者诉说平素无何不适,但经常便秘,一月前感冒后出现发热、胁肋背部胀痛,半月前血常规检查:WBC12.0×/L。B超检查提示:慢性胆囊炎。经静脉点滴抗生素,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半月,发热消退,胁肋背部胀痛稍稍减轻。

刻诊:胁肋背部胀痛,伴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几日一行,舌暗红苔薄白稍*,脉弦滑。于氏诊为胆胀,证属肝胆湿热蕴结,胃腑结滞,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泻下,方用大柴胡汤加味。

处方:

柴胡18g,*芩10g,生姜10g,半夏10g,芍药30g,大*(后下)6g,枳实10g,槟榔10g,郁金15g,连翘20g,蒲公英30g,赤芍20g,赤小豆15g,香附10g,白芷2g。水煎,二次分服。

服药6剂,胁肋背部胀痛减轻,口干口苦消退,大便稍软,而胃纳较差。上方去香附、白芷,加陈皮10g,砂仁6g,再服6剂。一周后复诊,胁肋背部胀痛缓解,胃纳增加,B超复查:胆囊炎症消退,病告痊愈。

例2

王某,女,42岁。年9月26日初诊。患者患胆结石病两年来胁肋背部胀痛,伴口干口苦、恶心、纳呆纳差、大便秘结等症,曾服“胆石通”等药物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近半月来胁痛加重,再次做B超复查:诊为胆结石(泥沙样)。于氏诊之舌红苔薄*腻,脉弦滑稍数。考虑证属肝胆气郁,湿热蕴结,煎熬成石。宜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大柴胡汤加味。

处方:

柴胡18g,*芩10g,半夏10g,生姜10g,芍药30g,炙甘草10g,枳实10g,大*(后下)6g,郁金15g,延胡索12g,川楝子12g,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海金沙15g,香附10g,五灵脂10g,二丑10g。水煎,二次分服。

10月4日复诊:服药7剂,胁痛大减,口干口苦、恶心缓解,大便日行一次,但仍较干。上方有效,加槟榔10g,再进7剂。

10月11日三诊:诉说服药后病情稳定,无何不适。以上方为主,合硝矾散,诸药研粉入胶囊,每服8粒,1日3次。

11月15日四诊:胶囊连服一月,症情稳定,B超复查:胆囊泥沙样结石消失,胆壁粗糙,病已痊愈。

更多精彩

?有助于排出胆结石的食物有哪些

?为溶解胆结石,31岁女吃中药、喝可乐,B超显示结石长成3厘米

?胆结石最好治疗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可错过的胆囊炎胆结石,老中医给你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