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lmannsyndrome的临诊应对
李佩佩*惠彬梁继兴李连涛陈年慧林纬林丽香陈刚温俊平
一、病例介绍
1.病史:患者男性,18岁,因“发现第二性征发育缓慢1年”为主诉于年8月入住本科。入院前1年发现胡须稀少,上唇可见少许,伴双鼻嗅觉减退,无阴毛、腋毛,无喉结增大及变声,外生殖器幼稚,小阴茎,小睾丸,不能勃起,无遗精,身高较同龄人矮(-2SD),近1年生长速度不详,体型瘦小,肌肉不发达,学习能力较差(小学一年级曾留级)。半年前就诊于人民解放*医院,查Epmol/L,FSH0.73IU/L,LH0.08IU/L,睾酮0.45nmol/L(参考值不详),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既往史:16年前医院行洗胃治疗(具体不详)。个人史:足月顺产,生后喂养不详,运动发育迟缓:3月抬头,6月翻身,7月坐,1岁爬,1.5岁爬,2岁会发音。家族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其父21岁青春期发育,其母13岁青春期发育,其姐14岁青春期发育。
2.体格检查:脉搏78次/分,血压98/65mmHg(1mmHg=0.kPa),腹围66cm,身高cm,体重45kg。营养较差,神志清楚,双鼻嗅觉减退,胡须稀少,上唇可见少许,无阴毛、腋毛,阴毛生长Tanner分期I期。无男乳女化,乳房发育Tanner分期I期。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外生殖器:无阴毛,阴茎:长4cm,周径3.5cm,睾丸:左侧1ml,右侧1ml,质软,未触及肿物,阴囊未见明显色素沉着,附睾未触及肿大。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3.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大致正常。(2)甲状腺功能、垂体催乳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均正常。(3)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检查。
4.器械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不齐。胸片提示心肺未见明显异常。骨龄片提示相当于16-17岁左右。骨密度提示L2-L4椎体骨密度值减低(全部Z值-4.5,最低-5.3);提示骨质疏松;左髋关节、大转子密度值在正常范围(全部Z值-0.5,最低-1.5)。心脏彩超:心脏结构及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乳腺彩超提示男性乳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阴囊彩超提示双侧睾丸体积偏小(切面内径左侧约14.2mm×6mm×9.9mm,右侧约15mm×5.9mm×10.9mm)。全腹彩超:前列腺体积稍小(大小约14mm×10mm×13mm)。肝、胆、胰腺及腹膜后所见部分、脾、双肾、双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所见部分未见明显异常。垂体+嗅球、嗅束磁共振:垂体MRI平扫及增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嗅沟存在、显示稍小,双侧嗅球、嗅束未见显示。
二、背景知识
卡尔曼综合征(Kallmannsyndrome,KS)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具有遗传异质性,遗传方式包括X-连锁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以散发出现,也可以家族聚集出现,约占先天性低促性腺素性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hypogonadotropichypogonadism,CHH)的50%。病因考虑与基因突变有关。致病基因包括KAL1,Fgf8/FgfR1,FGF17,IL17RD,PROK2,PROKR2,NELF,CHD7,HS6ST1,FLRT3,SPRY4,DUSP6,SEMA3A,NELF,WDR11等,这些基因均参与胚胎时期GnRH合成神经元的迁徙,若发生突变则引起迁徙异常。基因突变是如何引起迁徙异常的?具体的遗传学基础十分复杂,迄今为止,仍有35%-45%的病例得不到解释。目前研究相对清楚的有KAL1基因及其相关的致病机制。它编码Anosmin-1蛋白,故又叫做ANOS1基因。Anosmin-1是一种糖蛋白,参与组成细胞外基质,它的生物活性是细胞粘附蛋白,能调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和整合素信号,是神经元迁徙和存活的导向分子。故KAL1基因突变时,会出现Anosmin-1异常,无法完成正常的迁徙。除了KAL1基因,Kim还阐述了其他数十种致病基因及致病机制。Forni等人通过研究老鼠胚胎时期模型发现,上述致病基因突变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神经元的迁徙。嗅上皮(olfactoryepithelium,OE)、梨鼻器(vomeronasalorgan,VNO)与嗅束(olfactorybulb,OB)、下丘脑视前区(preopticareaofthehypothalamus,POA)之间存在嗅神经和(或)终末神经的轴突,正常情况下,GnRH合成神经元沿着这些轴突从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嗅基板迁徙至下丘脑,随后脱离轴突的引导,分散到脑实质中,它们常聚集在正中隆突,其轴突末梢释放出GnRH进入门脉血管,达垂体前叶与促性腺激素细胞的GnRH受体结合,随后促性腺激素细胞合成、释放出促性腺激素,调节性腺成熟和生殖能力。PAX6,CHD7,Fgf8/FgfR1突变时,可以出现嗅基板、嗅窝以及GnRH合成神经元的形成异常;PROK2,PROKR2,SEMA3A突变可引起轴突异常,上述异常使迁徙不能正常完成,影响性腺成熟和生殖能力。既往认为KS是一种单基因病,即患者身上仅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且这个突变足以解释疾病的表型,但近几年来发现有些患者身上存在2种或以上的基因突变,让大家逐渐认识到它是一种寡基因病,有报道称至少20%的病例是寡基因病,这种遗传模型可能有助于预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GnRH合成神经元和嗅觉神经元同步迁移,故KS患者会出现嗅觉受损,影像学表现为嗅球、嗅束、嗅沟的发育不全或缺如,但Lewkowitz-Shpuntoff等人发现上述影像学表现和嗅觉的存在与否不完全一致,即嗅球、嗅束、嗅沟发育不全甚至缺如的患者仍可存在嗅觉。值得注意的是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嗅觉需通过正规的嗅觉检查,如使用嗅觉计进行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通过患者闻酒精、水来进行判定。本病常见于男性,发病率为3.75/,,男女比例约3-5:1,本病的临床特点是青春期缺失、不能生育及嗅觉受损。由于促性腺激素在胎儿期就存在不足,男婴出生时往往就表现出小阴茎、隐睾症、显著的睾丸发育不良,所以遇到第二性征发育不明显的男婴,新生儿科医生应注意密切随访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当男童14岁时应注意评估睾丸容积,若4ml称为“青春期延迟”;若14岁女童乳房发育Tanner分期为I期也提示“青春期延迟”,此时家长应予以重视,医院。患有KS的女婴往往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而延误病情的诊治,所以遇到父母患病者应进行相关激素检测,有研究表明微小青春期血清FSH水平似乎是最敏感的指标。治疗上,国外常使用含有LH或FSH活性的重组促性腺激素(rLH或rFSH),男性患者使用rLH可以刺激的间质细胞(Leydig细胞)产生睾酮,rFSH可以刺激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与精原细胞;女性患者使用rLH可以刺激的膜细胞产生雄激素,rFSH可以刺激颗粒细胞产生雌二醇。由于rLH或rFSH价格昂贵,国内常使用含有LH活性的绒促性素hCG及含有LH和FSH成分的尿促性素hMG。
三、病例诊断和治疗
本病例系青少年男性,已满18岁。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第二性征发育不明显、双鼻嗅觉减退,查体可见小阴茎、小睾丸,无阴毛,胡须稀少,Tanner分期,乳房发育为I期,阴毛生长为I期,阴囊彩超及全腹彩超提示睾丸体积偏小。(2)严重的骨质疏松。(3)实验室检查提示雌二醇、睾酮下降,促性腺激素(FSH、LH)下降。(4)嗅球、嗅束磁共振提示双侧嗅沟存在、稍小,双侧嗅球、嗅束未显示。故患者可拟诊KS。
鉴别诊断方面需排除以下疾病:患者无颅脑、垂体肿瘤史,无相关部位的放射性物质接触史,亦无类固醇激素、化疗药物使用史,故不能用上述因素解释。虽然该患者未行基因测序,但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KS诊断明确。
本病生殖系统的临床表现除了上述的小阴茎、小睾丸、隐睾症等,还可在男性青少年患者身上出现男性化不明显、性欲低下、无法进行性生活,女性青少年患者则出现乳房不发育、原发性闭经,这些表现可导致患者出现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异常,如焦虑、抑郁、自尊心低、扭曲的身体意象性、心理发育受损,甚至性认同。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