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偏小胆囊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第七篇胆囊炎常与胆石症沆瀣一气
TUhjnbcbe - 2021/8/12 16:19:00

请注意:胆囊炎常与胆石症沆瀣一气

年逾七旬的吴大妈,多年来一直背痛口苦、肝区不适、腹胀便秘,今年夏天病情时好时坏,特别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时常感觉恶心及右上腹不舒服。近日在家人陪伴下,大妈来到哈尔医院,求治于我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胆汁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凤岩教授。在为大妈号脉和查体时,高主任发现老人脉沉细无力,舌红苔厚裂纹,肝胆湿热、肝气郁结;进一步彩超检查,最终确诊为“脂肪肝、胆囊萎缩、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

“正是反反复复的胆囊炎,让大妈饱受到莫名的痛苦和煎熬。”作为蜚声省内外的著名胆病专家,高凤岩教授观点鲜明地指出,千万别小看胆囊的感染与炎症,急性发作时会带来剧烈痛楚,乃至生命危险;而一旦转入慢性期,胆结石和胆囊萎缩就会乘虚而入,与胆囊炎沆瀣一气,损害人体健康。

高主任介绍,胆囊炎临床上女士多见,尤以肥胖、多产、40岁左右的女性发病率较高。其中,急性胆囊炎发病与胆汁淤滞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厌氧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多由肠道经胆总管逆行进入胆囊,少数经门静脉系统至肝、再随胆汁流入胆囊。胆囊炎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急性期表现为右上腹突然剧痛或绞痛,伴有高热寒战,血液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增高,大多数是由于结石或寄生虫嵌顿、堵塞在胆囊颈部所致。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

而慢性胆囊炎,以往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由急性胆囊炎迁延日久,或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引发的胆囊功能异常而形成,约25%的病人存在细菌感染,其发病基础是胆囊管或胆总管梗阻。根据胆囊内是否有结石,分为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高凤岩分析说,当前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过去许多常见的致病菌和寄生虫感染胆道系统的病例已不多见,临床上多数慢性胆囊炎者既往并无急性发作史,而是常以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结合影像学胆壁增厚或毛糙而被认定,约有七成胆囊炎病人伴发结石。

需要提醒的是,急性胆囊炎应与引起腹痛,特别是右上腹痛的疾病进行准确鉴别,后者主要有急性胰腺炎、急性膈胸膜炎、胸腹部带状疱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阑尾炎;而慢性胆囊炎要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消化不良、慢性病*性肝炎、胃肠神经功能症和慢性泌尿道感染区别开。另外,可借助消化道钡餐造影、纤维胃镜、肝功能和尿液检查来详细甄别,决不可混淆是非,贻误病情。

结合30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及所积累的10万例大样本循证医学证据,高凤岩教授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胆囊炎是因为胆汁出现病理性变化,以至于整个胆道系统功能障碍,病理性胆汁对胆囊反复刺激,导致胆囊壁增厚粗糙;彩超显示患者胆囊内粘膜破坏,为肉芽组织或疤痕组织所替代,囊壁有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乃至钙化等改变,这些病理改变都会使胆囊的浓缩和排空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一句话概况,胆汁病发展是一个慢性长期的过程,胆囊炎和胆结石一般是伴随在一起的,其实都是胆汁发生病理性变化后出现的结局。从根本上纠正病理性胆汁,恢复胆道功能,才是治愈胆囊炎的根本措施。

那么,生活中如何才能将胆囊炎“拒之门外”呢?高凤岩主任给出的建议是:一是积极预防、纠正细菌感染及并发症,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胆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并积极治疗肠蛔虫症;二是起居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保持乐观情绪及大便通畅;三是经常保持左侧卧位,有利于胆汁排泄。四是坚持选用低脂肪餐,以减少胆汁分泌,减轻胆囊负担。作为中医专家,高凤岩教授在临床中十分注重选择并合理使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其中成药主要有金胆片,其功能为消炎利胆,用于急慢性胆囊炎;清肝利胆口服液,功能为清利肝胆湿热,主治纳呆、胁痛、疲倦、乏力、尿*、苔腻、脉弦、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未清等病症。

让人欣喜的是,为解除胆囊炎的棘手难题,高凤岩主任医师经过数十载艰辛探索,总结出胆汁病这一崭新的医学理论体系的同时,根据胆汁病的核心内容及不同表现形式,通过挖掘祖国医药精髓,研制开发出一系列中医药方剂,并且创立推出了完整的内科治疗方案——双溶(融)疗法。实践证明,此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胆石症的病因和危害,避免了无辜切除胆囊的严重后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七篇胆囊炎常与胆石症沆瀣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