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照,比喻真心誠意、以真心相見、互相坦誠交往共事。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當時齊人蒯通見韓信大權在握,有意勸他脫漢自立,對韓信說:“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果然韓信不聽蒯通掏心窩子的話。“韓信猶豫不忍背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蒯通說不聽,已詳狂為巫。”
最終被蕭何設計處死,“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劉邦聽說了此事,就把蒯通招來問罪,結果蒯通辯才無礙,對劉邦說當時群雄逐鹿,各為其主,我當時只知有韓信不知有漢王,勸韓信自立那是理所應當。您要因為這個殺我,那當時想反而力不從心的人太多了,您殺不過來。結果,劉邦就把他放了。
後世把這句話演繹成常用成語,比如宋胡太初《晝簾緒論·僚寀》:“今始至之日,必延見僚寀,曆述弊端,令悃愊無華,肝膽相照。”文天祥《與陳察院文龍書》:“所恃知己,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
肝膽相照的反義詞是肝膽楚越,楚越爭霸互為敵對由來已久,《莊子·德充符》:“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清·梁啟超《論專制*體有百害於君主而無一利》:“一旦肝膽楚越,倒戈相向,恨不得互剚刃於腹而始快。”
“中毉、西醫
如何認識肝與膽的聯繫”
現代醫學認為,肝和膽緊密相連,肝臟分泌膽汁,貯存在膽囊裏面。膽囊開口通過十二指腸排泄膽汁,與胰液混合在小腸消化食物。在西醫看來,肝膽可以相照,也可以獨照。所以切除膽囊,不管是因為膽囊炎、膽結石、膽息肉或是膽管癌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中毉可不這麼認為,首先肝屬臓,主裏。膽屬腑,主表。二者屬性一致,互為表裏。肝膽五行屬木應春,方位主東,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藏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上面這一系列的物質能量運動變化,都歸屬於肝膽,同頻共振,同氣相求,這是肝膽相照的細分細化。
肝膽相照有彼此不隱瞞遮掩的意思,還有互相關照、照應的意思。
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動物內臟特別容易腐敗。那時屠戶販賣豬肝就有意留著下面的苦膽。等到客戶來買豬肝的時候,再切下苦膽上秤。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保持肝臟的新鮮,原理就是有膽囊相連,有膽汁滋潤反哺,肝就能相對保持新鮮。
現在在臨床上遇到很多急性、慢性肝病的患者,我們要給患者開苦味的中藥,替代膽汁的效果,或乾脆就用動物膽汁入藥,起到減輕肝臟負荷,緩解肝臟熱*,恢復肝臟功能的效果。比如用熊膽粉、牛黃、蛇膽,或者用膽汁浸泡的中藥膽南星。中毉認為,有膽囊在,或有膽汁的膽囊在,或有膽汁在,肝臟就有照應,相對就會健康。
“身體中李代桃僵的智慧”
指導用兵打仗的《三十六計》中,有一計叫做李代桃僵。用藥如用兵,中毉在治療上發現,人體就有舍車保帥的本能,犧牲局部或相對無用的組織器官,來轉移病邪。
比如很多有心理疾病,心理壓力,情緒鬱悶的人會出現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出血。十二指腸屬於小腸,它與心相表裏。這其實是無形的心理壓力和情感病痛的釋放和轉移。同樣,肝臟有問題的時候,有膽囊代為受過,出現病痛,這本身就是對肝臟保護和釋放。沒有膽的人,貌似只是會影響短時攝入油脂和肉類,其實,更為深遠的影響是讓肝臟失去保鏢,直接面對風險。
所以我們反對不分青紅皂白一刀切膽囊。事實上,很多因為膽結石切除了膽囊的人,又會在殘餘的膽管內甚至在肝臟出現結石。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只能緩解一時,以後會帶來更大的問題。
以前做切除膽囊還是個中型手術,需要開腹,後來有了微創手術,不用剖腹,只需要在肚皮上打三個眼兒就能摘除膽囊。如果方向錯了,技術手段的進步只能背道而馳距離保健的初衷更遠。好在現在現代醫學又有了進步,通過腹腔鏡胃鏡可以做保留膽囊碎石取石的手術,這樣對人體身心健康的損害就小了一點。
另外必須聲明一點,不是所有動物的膽都可以入藥,魚膽就是*藥,盲目吞服就能導致急性肝壞死。有些動物膽囊即便可以入藥,也必須由專業的毉生掌握劑量和用藥時機。那些把熊膽、牛黃當保健品銷售販賣的,非蠢即壞。
徐文兵
年8月20日星期二
於北京
点击「阅读原文」,上「徐文兵的中医课」
徐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