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又称胆囊息肉样变,是胆囊壁上的隆起性病变。大多数的胆囊息肉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右上腹疼痛,严重时还会诱发*疸、胆道出血。胆囊息肉是一个笼统称谓,具体可分为:假性息肉、真性息肉。
1.假性息肉
既胆固醇性息肉,约占胆囊息肉的65%,此类息肉不会癌变。胆固醇性息肉大多为多发息肉,常见于胆囊体部,呈桑葚状,质脆易碎,蒂细易脱落,多在1cm以内。胆固醇性息肉和不健康饮食习惯有关,如高胆固醇饮食、酗酒、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等,以及肥胖、脂肪肝等病人都容易出现胆固醇性息肉。
2.真性息肉
真性息肉约占30%,包括:胆囊腺瘤、腺肌瘤、腺瘤样增生、炎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是良性肿瘤(胆囊癌的癌前病变,癌变率在30%左右);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也有癌变风险;炎性息肉是因胆囊结石及结石合并的慢性胆囊炎长期刺激所形成的,炎性息肉本身不会癌变,但慢性胆囊炎有一定癌变风险。
3.息肉样的早期胆囊癌
表现为息肉一样的胆囊癌,约占胆囊息肉的5%,B超可见:单发、70%位于胆囊颈部、80%大于1cm、半数伴有胆囊结石,仅靠B超有时难以鉴别,需要做薄层增强CT或增强MRI扫描。
哪些胆囊息肉需要手术?
胆囊息肉包括胆囊壁上的一类隆起性疾病,因为B超往往很难确定其性质,因而笼统称谓胆囊息肉,实际上部分有癌变可能。从临床经验来看,一般多发息肉要比单发的更容易治疗,多发息肉多数是良性胆固醇性息肉;如果是单发息肉要高度警惕。有研究显示,息肉直径0.5cm、多发、年龄30岁,恶变的概率5%;而息肉基底宽、单发、合并胆囊结石或年龄50岁,恶变的概率约为15%;息肉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
从临床经验上看,多发息肉多数是良性胆固醇息肉,特别是多发小于1厘米的,建议病人观察暂不手术。大约半年做次B超,观察期间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若有不舒服症状可以试试服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
胆囊息肉的手术治疗有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癌变或癌的漏诊,这主要是指前面提到的后两种息肉类型。另一方面是针对症状,若不舒服症状用药不缓解,继发慢性胆囊炎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排除胃病等其他因素,可以考虑胆囊切除。
胆囊切除后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无胆囊切除术是比较常见的腹部手术。有些人切除胆囊后短期内有轻度腹泻和腹胀,特别是进食大量油腻、高脂食物后易发生,这种现象可逐渐通过肝脏分泌和胆总管扩张来代偿胆囊缺失的功能,多数腹泻腹胀可在手术后几个月减弱或消失。目前循证医学还没有明确证据证明胆囊切除后可引起人体其他疾病,切除胆囊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影响。(资料参考: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