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得胆结石?哪些人群更容易患胆囊疾病?”“胆结石发作有哪些症状?它和胆囊癌有什么关系?”“日常生活中胆囊疾病患者应该注意什么?”每年的9月1日是“胆囊健康日”,旨在呼吁人们关爱胆囊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防治胆囊疾病。8月30日上午,记者采医院腔镜外科二区主任王博,请他为胆囊病友答疑解惑。
“为什么会得胆结石?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很多患者得病后都会发出这样的疑惑。”王博主任说,胆结石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导致的,一般认为只要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过多或胆囊无法正常排空,便可能形成胆结石。像年龄超过40岁、女性、有胆结石家族史、超重、久坐不运动、不吃早餐、患有肝脏疾病等均可导致胆结石,而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避孕药、减肥药等都会增加胆结石患病风险。
“部分患者分不清胃病和胆结石的症状,一直误以为自己是老胃病。”王博主任告诉记者,胆结石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上腹饱胀嗳气、消化不良,所以容易与胃病混淆。但随着病情进展便常会在油腻饮食、饱餐冷饮、劳累生气等诱因后出现典型的上腹或右上腹胀痛、绞痛,可呈阵发性、持续性、反复性,疼痛会向肩背部放射,也可能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吐出胆汁样物后腹痛会有所缓解,严重者还会出现39℃以上的高热、寒战,以及皮肤、巩膜*染等症状。
“很多患者认为胆结石是小病,不够重视,疼得不行才来就医,这其实也是误区。”王博主任表示,如果随着胆囊炎发作而使胆囊结石进入胆管,堵塞于胆总管下端与胰管的汇合部位,引起胆汁流出梗阻和胰腺排泄受阻,将会导致梗阻性胆管炎,造成肝脏功能损伤,出现高热、寒战和*疸甚至精神症状;胆汁反流进入胰腺,激活胰蛋白酶原导致胰腺“自我消化”而引起胆源性胰腺炎,出现腹腔内感染甚至多脏器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这也是胆囊结石从来不应该盲目“排石”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而胆囊癌恶性程度高、治疗预后差,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仅为5%。
那么胆囊疾病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王博主任也给出了建议:饮食方面,需要低脂肪,高蛋白;少食多餐;早餐不能不吃,晚餐不能多吃。忌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如蛋*、动物油脂、动物内脏、肥腻肉类、煎炸食品,避免饮酒、生冷硬食和辛辣刺激食物,有时韭菜、芹菜等粗纤维蔬菜以及富油坚果、全脂奶制品也可能引发症状。生活起居方面应规律健康作息,保持平和心态,切忌恼怒忧郁,注意保暖避寒,勤于饮水多锻炼,避免滥用药物。
最后,王博主任呼吁胆囊病友,切忌盲目轻信不靠谱的“排石偏方”和网络鼓吹的不规范的“保胆取石”,因此延误治疗并产生严重后果的临床案例比比皆是。我们一定要科学客观地对待胆囊疾病,规范的专科诊治很关键,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早受益。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