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息肉的一种,据统计,大部分的肠癌患者就是由于结肠息肉恶变导致的。
临床上,息肉既可单独出现,也可成千上百的聚合,其中“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是癌前病变的一种,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一旦发现肠内长有这种“息肉”,千万不能“拖”,否则癌变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肠息肉离肠癌有多远?
大肠息肉常见的有两大种,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属于良性的类型,一般是由肠道炎症引起的增生,有的肠息肉个头小还会随炎症消退而自愈。
腺瘤性息肉就比较可怕了。腺瘤性息肉是医学上公认的大肠癌前病变,有数据显示,95%的肠癌都来自于腺瘤性息肉,前文案例中的FAP就属于这一类肠息肉。大家如果发现这类息肉,一定要及时切除,避免癌变。
这类肠息肉实际上是大肠上皮的异型增生,患者如果长期饮食辛辣、饮酒无度、喜食腌制食品等,就很容易刺激这类肠息肉发展,逐渐演变成肠癌。一般腺瘤越大、绒毛越多、形态越不规则,癌变的机会也越大。
得了肠息肉,一定要切吗?
得了肠息肉怎么治疗,主要也是看患者的肠息肉属于哪种类型。
如果是腺瘤性息肉,一旦发现,医生都会建议做预防性切除,以免发生恶变,而且这类肠息肉一定是越早切除越好。
除了腺瘤性息肉,肠息肉还有一些非肿瘤性息肉的类型。除了前面提到的炎性息肉,还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两种。这几类肠息肉癌变的概率都比较低,几乎不会发生,所以一般不用做切除根治,但最好定期做肠镜复查。
哪些人一定要做肠镜?
对于预防肠癌,目前最直观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做肠镜检查,而容易发生癌变的肠息肉患者更要重视这一检验。
一般下列7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肠镜:
1、有不明原因的便血症状,或粪便持续潜血阳性的人群;
2、出现腹痛、腹胀、腹部不明肿块,或突然发生大便习惯改变、长期便秘、慢性腹泻的人群;
3、突然消瘦、贫血且原因不明;
4、结肠癌、肠息肉术后的患者,或炎症型肠病患者;
5、有肠癌家族病史、腺瘤性肠息肉家族病史的患者;
6、有过胆囊或阑尾切除史的患者;
7、50岁以上中年人,尤其日常进食蔬菜水果较少的人群。
只要符合以上条件的1条及以上,都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早预防、发现、扼制大肠癌的发生。
哪些人是肠息肉高发人群?
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年龄大于50岁。此外,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
总结:肠道息肉不是大病,但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肠镜报告中的息肉,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咨询你的医生,询问需不需要活检,需不需要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当然对于反反复复的息肉生长,一定要注意遗传疾病的可能性,也要注意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对发现有肠道息肉但暂时不需要特殊治疗的患者,须注意日常饮食,并定期做肠镜检查。